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材料一) 季羡林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

(材料一)

季羡林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材料二)

论幸运    培根

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力。西班牙人把这叫做“潜能”。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素质,能在必要时发挥这种素质从而推动幸运的车轮转动,这就叫“潜能”。

历史学家李维曾这样形容老加图:“他的精神与体力都是那样优美博大,因此无论他出于什么样的家庭,都一定可以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道路。”——因为加图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这话说明,只要对一个人深入观察,是可以发现对他是否可以期望幸运的。因为幸运之神虽然是盲目的,却并非无形的。

幸运的机会好像是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以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

意大利人在谈论精明的人时,除了夸赞他别的优点,有时会说表面上带一点“傻气”。是的,有一点傻气,但并不是呆气,再没有比这对人更幸运的了。然而迷信愚妄的人是不会幸运的。他们把思考权交付给了他人,就不会走自己的路了。

意外的幸运会使他冒失、狂妄,然而经过磨炼的幸运却使人成就伟大。

(材料三)

南宋时的岳飞精忠报国,文韬武略,但却因为生不逢时,未遇明主,最后只能壮志未酬地屈死“风波亭”。三国时的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却因为属国地力不济,实力太弱,到头来只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而有“力拔山兮”气概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也因为人和不得,而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乌江。可见,一个具备了杰出才能、品质的人是否取得外在功业上的成功,还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对那些在失败面前表现出浩然之气的悲剧英雄肃然起敬。当雄姿英发的周瑜无奈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当兵败被俘的文天祥在狱中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成败不过是一时一事的,惟有胸怀壮志、勇敢无畏、坚定执着的精神才更能彰显出英雄的本色;他们的精神名垂青史,光照千秋,无比幸运地成为民族坐标,为万众景仰,世代歌颂。

1.请仿照材料二的标题,分别给材料一和材料三拟一个标题。

材料一: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一、三,从正反两方面各用一例证明“机遇有时对人影响极大”?

3.材料三中所举岳飞、孔明、项羽的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经过磨炼的幸运”的。

 

1.材料一:论成功;材料三:论英雄 2.机遇常常给人提供事业成功的机会,季羡林被派到德国留学,为事业打下良好基础;岳飞生不逢时,未遇明主,最后只能壮志未酬地屈死“风波亭”。 3.不能。因为这三个事例分别对应“天时、地利、人和”。 4.经过磨炼的幸运指加强自我的历练和修养,拥有许多优良素质。如在勤字上面下狠工夫;有难以言传的自制力;能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有胸怀壮志、勇敢无畏、坚定执着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给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整体感知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并且仿照材料二的题目“论幸运”进行拟写。从“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可知,材料一可以拟题为“论成功”,从“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可知,材料三可以拟题为“论英雄”。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从“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可知,季羡林的例子是从正面强调了“机遇”的重要性;岳飞的事例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的。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结构的分析能力。从“生不逢时,未遇明主”,“因为属国地力不济,实力太弱”“最终也因为人和不得,而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乌江”可知,岳飞、孔明、项羽的事例与“一个具备了杰出才能、品质的人是否取得外在功业上的成功,还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的观点是对应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4.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此题可以围绕“勤奋”“自制力”“远大的志向”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贞观初,(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注)①宴语:一边饮宴,一边谈话。②庐江王:姓李,名瑗(yuàn),皇室宗亲,因谋反而被杀。③贼:害,伤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有杀人而取其妻_______  

臣窃以为圣心________  

为至善________

2.下面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齐桓公郭国                      

沿河求,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B. 遽令以美人还亲族                

既出,得船(《桃花源记》)

C. 贤君也                          

始就学(《孙权劝学》)

D. 陛下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狼》)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4.在回答太宗的问话时,王珪引述了《管子》中的典故,这样劝谏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极力反对,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本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

1.诗中“柳絮因风起”语出《世说新语》,原用“柳絮”来比喻__________

2.联系注释,说说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查看答案

下图来自名著《简爱》,欣赏后回答问题。

(1) 简爱在劳渥德寄宿学校受到别人的误解,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时___________(填人名)端着咖啡和面包跑过来安慰她。

(2) 在劳渥德寄宿学校,简爱被别人误解而伤心流泪时,她不仅得到安慰,还从劝慰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呢?请结合具体事例说说。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句子,使之与前文连贯。

初中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里面有多姿多彩的形象。朔方的雪像雨的精魂,奏唱出热烈的赞歌;勇敢的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昭示着光明的未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四书”之一

B. 首部诗歌总集——《楚辞》——风、雅、颂

C.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

D. 古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