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倾听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

倾听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600(3)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例文 心声 坐在车里,颠簸在田间小道上,望着身后一排排飞逝的树木,它们的树叶手掌“哗啦啦”地拍,像夏天的潮水时起时落,冲撞着礁石。 一个急拐,车子驶入一条小路。凹凸的砖块上演奏着“车轮交响曲”。路两旁是一行行绿绒绒的绿豆藤,肆意的缠绕,昭示着无比自由的生机。视线再拓展,竟发现路周围环绕着一大片水塘,垄垄波浪轻轻地跳跃,悠悠地荡来…… “到了!”耳边响起着妈妈的声音,车厢左右摇晃,机动车的轰鸣戛然而止。“你们来啦!”舅妈舅舅早已在门前迎接我们。“嗨……”“来,进屋坐……”大人们招呼着走进屋,我跳下车,转身是一片澄静的湖水——“鱼湖,我来了!”心中欢快的呼喊。 刚下完的小雨滋润了泥土,我挽起裤脚,踏在沿屋的石板路上,“哒哒”地敲出宁静的风韵。 湖面上罩着一层薄雾,风吹雾散,像舞动着缕缕轻纱。环湖的水杉迎风起舞,绰约翩迁。真是一缕清风,一宛绿绸;天宇中飘渺的乌云像渲染的中国画一般,似乎正向无尽的天际浸润。 坐在湖边小小的竹凳上,凉风温婉的拂过额头,撩起衣襟,掠过湖面,湿湿地扑在脸上,带点微腥,透着自然的野。 与湖水近在咫尺,看着波浪从另一头层层涌来,此起彼伏,波波荡漾。透澈的蓝在风中激起,翻卷。每层浪尖都映着点点银光,闪闪烁烁,仿佛喷上了薄薄的银漆,柔和却又灵动着。这朵朵浪花都宛如湖水的小精灵,永恒的荡漾却从不单调乏味,它们散发着神秘鲜活的自然气息,让人们卸下心头的包袱,真正领略到向往已久的轻松。 石板上的青苔湿漉漉的绿,塘边的杂草轻轻挠着脚背,直耸的水杉深绿疏绦,在风中摇曳出几抹清晰淡雅。 依旧坐在湖边,微微闭上眼,却宛如身临仙境。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彩色的梦:绿色的森林,蓝色的天空,金色的阳光,五彩的花朵,透明的雨滴…… 而这一切,在这喧嚣的城市中真的唯有在梦中实现了。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外面是水泥色的楼房,水泥色的道路,水泥色的天空。门前几棵稀疏的竹子在冷冽寒风中可怜地吟着“可使食无竹,不可居无竹……”。鲜亮的油漆只是虚伪的外衣。一场昏黄的大雨过后,耸立的高楼大厦好似锈迹斑斑的出土文物。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漫步在漫无边际的金黄麦田中,在那波动的浩瀚田野,人只是隐藏在其中微小的一个点。 人们常说着回家,而要说真真的回家,应该是回归这大自然的家!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心声”。“心声”就是指发自内心的声音,就是心里话。在写作时,首先要确定自己诉说“心声”的对象,是对老师、同学,还是父母、亲友诉说心声。对象确定后,还要选择写与之相应的哪类“心声”。是选择“感谢”“鼓励”“怀念”一类,还是选择“埋怨”“嫉恨”“厌恶”一类。在写作时的人称运用上,最好选择第一人称“我”来写,因为写人物的内心、思想,只有写自己,才能写得真切。在写作的形式上,书信式、短信式、聊天式、访谈式、寓言式、戏剧式皆可大胆采用。最后要结合形式,美化语言。语言优美可以为文章增色添彩,具体可以体现在语句的优美、形象、深刻、细腻等方面,写时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不能故弄玄虚,无病呻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_______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茵。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茵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祖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1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段中加点的词群落草菌的含义。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太阳大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第一段中写到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从全文来看,父亲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为什么?

2.文中有一个段落对父亲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请问: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有一个段落是关于柱子家乡的环境描写,请问: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有三次写到柱子流泪,请分别说出柱子流泪的原因。

5.柱子为什么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②入。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③,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③田其田:耕种他原来的田地。第一个田,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第二个田,名词,田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罪者______

(2)为之奈何______ 

(3)从周公之言______

(4)惟仁是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乙文中的周武王听从了周公的建议,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哲理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某校开展了“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综合实践活动。

(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碗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