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

现代文阅读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太阳大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第一段中写到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从全文来看,父亲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为什么?

2.文中有一个段落对父亲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请问: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有一个段落是关于柱子家乡的环境描写,请问: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有三次写到柱子流泪,请分别说出柱子流泪的原因。

5.柱子为什么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不是一是一个深爱孩子的父亲,不可能在孩子要返校时睡着了;二是如果父亲是真的睡着了,就不可能两次把鸡蛋装进包袱。 2.表现父亲年老、劳累、体弱,更需要照顾和营养,为下文柱子的流泪设下铺垫 3.一是说明柱子家乡的贫穷及其原因;二是说明父亲要柱子走出大山的原因。 4.第一次,因老弱的父亲顽强地支撑家庭而心痛和感动;第二次,因贫穷的母亲一次次为自己借钱而心痛和感动;第三次,因父亲那种深深的无声的爱而心痛和感动。 5.因为柱子知道,只有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才是报答父亲,才能报答父亲。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理解。读懂上下文的情节是作答的关键。从情理上讲:作为父亲,不可能在孩子要返校时睡着了。从下文的内容看:父亲两次把鸡蛋装进包袱。所以父亲不是真的睡着了。 2.试题分析:考查肖像描写的作用。“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这是一段典型的肖像描写。这段刻画父亲形象的文字,表现了贫穷、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劳动给他的外貌带来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性格坚毅的人。答作用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 3.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找到这个段落,即“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从所描写的内容看,描写的是柱子家乡的贫穷及其原因;而这正是父亲要柱子走出大山的原因。这段描写运用了绿色和黑色的强烈对比,绿色的庄家表现了一种希望,像黑色的铁链一样的大山给人一种压抑之感,锁住了希望。这与柱子的父亲希望他走出大山的中心形成了呼应。所以这段环境描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周武王克殷①,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②入。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③,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③田其田:耕种他原来的田地。第一个田,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第二个田,名词,田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罪者______

(2)为之奈何______ 

(3)从周公之言______

(4)惟仁是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乙文中的周武王听从了周公的建议,主要原因是什么?

5.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哲理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某校开展了“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综合实践活动。

(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碗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

材料一:位于湖南境内的江南名楼岳阳楼在今年春节和清明节开展背诵名篇《岳阳楼记》免票游览活动,受到游客好评。同样,江南另一名楼江西滕王阁在“五一”假期推出“背诵免票游”活动,游客只要能背出名篇《滕王阁序》,就可以免票在景区游玩,这一做法受到广泛好评。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今年“五一”假期也出台新举措,凡是能够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论语》其中30条的游客,就可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孔林景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 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 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