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永不会忘掉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

请以“永不会忘掉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和感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永远忘不掉的风景 我们的小区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物,高大雄伟的楼房、清澈见底的小池塘、错落有致的喷泉、高大宽敞的羽毛球场和足球场……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小区的小花园,因为那里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 春姑娘跳着美丽的舞蹈来到了小花园,小花园里万物复苏了,粉红色的杏花、淡紫的丁香花、桃红的腊梅、白色的梨花和黄色的郁金香都陆陆续续地开花了。这时,小花园中的花争芳斗艳,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姑娘刚走,夏娃娃就带着太阳公公来到了小花园,这时的小花园绿树成荫,小朋友在枝繁叶茂的树下玩游戏。 “呼呼呼……”一阵阵风吹过,把大树的“头发”给吹走了,这是谁干的呢?哦,原来是调皮的秋姑娘在做恶作剧呢!这时,那些被吹落的叶子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飘飘悠悠,又像是仙女在撒花。落在地上的那些叶子,铺成了一条金色的“地毯”,我们在那条“地毯”上奔跑,那些金色的叶子又在空中飞舞。 冬哥哥又来到了小花园,给那些大树穿上了银白色的外套,给房屋戴上了一顶银白色的帽子,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毛毯。 我非常喜欢这个小花园,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给我们小区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永不会忘掉的风景”为题,“风景”一指自然界风景,不仅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也可为一切美好的景物;二指人生风景。所以可以就这两方面任选一方面来写作。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李逵、燕青竟望梁山泊,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⑴、本段情节中,作者重在塑造李逵的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评论家李炎说:李逵尽管有憨直可爱的一面,但是还有极强的兽性。请你写一个能反映他兽性的一个情节并作简要分析。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充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

语段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达打死郑屠后,先后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火烧瓦罐寺。

B. 祥子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先生家拉上了包月,因为夏太太的缘故辞了工。他又重新找到了曹府,曹先生答应祥子还拉包月,而且愿意把虎妞也一并接来。祥子觉得生命又有了希望,他又从死里活了过来。

C. 杨志受北京大名府蔡京派遣押送生辰纲,途中吴用、晃盖等好汉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抢走了生辰纲。

D.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打败,又听到唐僧的大名,就同意去西天取经。但是,他还有如若取经不成就回高老庄的想法,这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动摇性。

 

查看答案

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

罗 勇

①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手扶栏杆,仰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②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事就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不知道他是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③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死死抱住一棵树不肯松手,哭声尖厉,穿云裂帛,吸引无数的学生围观。弟弟在他开学的第一天就这样一鸣惊人了。后来他看见了我,于是朝着我跑过来。他朝我奔跑的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呜咽着叫我:“哥——我不读书!”

④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手擦他的眼泪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心揪得紧紧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才知道这个一直不叫我哥哥,叫我绰号让我讨厌的家伙会让我心痛,很白痴地答应他要和我念一个班的要求。那时,他刚上一年级,我上五年级。

⑤我上中学后离家很远,周末才可以回家,家门口是一道缓坡,有一个岔路口。每到周末,弟弟都和那只白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他看见我,边跑边喊:“妈,哥回来了。”他和那只狗跑成了一前一后、一黑一白的两条线。他拒绝那些终日陪伴他的伙伴们的邀约时理由十分充足:“我哥回来了。我不和你们玩儿了。”

⑥我那时身体不好,学校食堂饭菜很差,每个周末回家,母亲都要给我开小灶,弟弟不吃,站在旁边看着。母亲哄他饭菜里有药,哥哥身体不好,让哥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一闪,落进我的碗里。但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

⑦弟弟有他的私藏,他拿出私藏的时间总在临睡之前,光着身子,爬到床底下翻弄半天,爬出来,手就躲在背后,小声说:“哥,有好东西,我留着等你的,猜猜是什么?”有时候是几个核桃,有时是几个水果,最高档的一次是瓶蜂蜜,确切地说是一只装过蜂蜜有少许残留的空瓶子。弟弟说有蜂蜜的时候声音就甜得滴出蜜来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先是用筷子蘸蜂蜜,他舔一次,我舔一次,后来觉得舔不过瘾,就把瓶子敲碎了,把小块的玻璃集中起来,我们俩小心地舔上面残留的蜂蜜,边舔边笑。“哥,甜吗?”“甜!你甜吗?”“甜啊!”

弟弟的不顺利从中学毕业就开始了,一心想到部队服役,身体方面的原因使他不能如愿,后来一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磕磕绊绊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疏远随着童年的远去日渐明晰。他总在走投无路时才给我打电话,哥,能帮帮我吗?他的声音里充满无奈,有时候甚至是小心翼翼的讨好。我无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难了吧,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努力?我置身在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波,没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去想一想电话那头高大的弟弟,他握着电话的神情是否像今天傍晚似的忧伤,失落。他像小时候一样依赖我,而我,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半蹲下来,为他敞开怀抱,迎他入怀,给他依靠和承诺。

⑨我把车停在路边,想给人海里的弟弟打电话,号码按到一半,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合上手机,亲爱的弟弟啊,我突然想不起你的乳名。  

(选自《人民网》,有删减)

1.作者追忆了哪几个和弟弟一起成长的温馨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请联系课文意思,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中“磕磕绊绊”的意思。

3.文中“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一闪,落进我的碗里”一句意蕴丰富。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评析。

4.文章结尾催人泪下,意味悠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