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大战过后的德国,一片废墟。两个记者步履沉重地走过,其中一个问:“他...

按要求作文。

大战过后的德国,一片废墟。两个记者步履沉重地走过,其中一个问:“他们还有重建家园的信心吗?”另一个指着地下室窗台上的花,肯定地回答:“有!有花的地方就有信心和创造生活的激情。”是啊,一个有花的民族注定会强盛起来,一个有花的心灵永远不会萎落尘埃,一段有花的日子必定会充满激情与诗意。 

请以“有花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例文 有花的日子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回想起那些姹紫嫣红的鲜花,再想想自己,苦涩极了。 我只得怔怔地望着那苍白无色的成绩单,和它一样苍白的脸上轻轻地擦过两滴苦涩的泪水。 我仰起头,看妈妈迷茫的眼神,感到被人刺盲了双眼。而爸爸本来严峻的脸孔,却多添了一分悲哀……餐桌上第一次出现了无言的晚餐――不对,因为我看见爸爸的嘴唇挪动的了几下。但我听不到,也不想听到。在我朦胧的双眼中,分明看到爸爸双目死死盯着冷却的饭菜,而妈妈则不停地往我碗里添菜。 最后,我几乎用尽全身的力量来完成这顿晚餐,而用剩余的力量走到卧室,扑向我最忠实的朋友――枕头,他从来不拒绝分担我的悲伤,痛苦,忧虑。 我仰望着墙上被妈妈擦得发亮的奖状,眼前浮现出获得每一张奖状的情景,都感到这里的所有奖状都不是我的。拿到它们的也只是一个和我没有相关的人。那些鲜花,仿佛真的不属于我。那些光鲜的明亮的日子,仿佛正像鲜花一样,慢慢地离开我。 这些日子,我似乎被抛进一所不见天日的暗房里,颓废地选了一个阴暗潮湿的墙角躺下,昏昏睡去,想用这个角落作为我归终的地方。 我那么急切地想着,回到那些有花的日子! 可是——就在我要睡下的时候,突然,我被门外的一阵喝彩声惊醒。颤巍的爬到门缝窥看,只见我曾经的好朋友一个个英姿勃勃地上到领奖台,摆着我曾经拥有的雄姿,带着我曾经拥有的笑容,还有――我曾经拥有的鲜花……我又爬到原来的角落,用我不慎被鲜花刺伤的手搂着自己,哭了。原来,我早已远离有花的日子…… 我再也拯救不了自己。只是,期待着鲜花能够再开放一次。 但是,门突然打开了!是谁打开这扇无比沉重的门呢?我欢天喜地的蹦出去――没什么比自由更可爱。只见前面站着释放我的人――是……啊!是爸爸、妈妈,还有我曾经是、现在也是的好朋友。他们都面带慈笑地看着我。妈妈微笑着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爸爸依然说着我听不到的话,但他慈祥的把强而有力的手始终搭着我的肩膀而友人们,热情的把鲜花放到我的手里,祝福我会再次拿到鲜花。我拥抱他们,哭了…… 我紧握着手里的鲜花,默默接受他们给我的力量,想象我再次站到台上,摆我始终拥有的雄姿、笑容,还有高举艳丽无比的鲜花…… 那一束美丽的花盛放着,轻盈的花瓣仿佛在在空中飞舞。我忽然看见有无数的小精灵在空中跳着美的非凡的舞,而我被花朵紧紧包裹着。那些日子又回来了。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有花的日子”为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事,表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注意运用心理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最后可以再次点题,使文章整体更完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时间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1.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

2.说说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④节写“楝子花开”和“石榴花”有何作用?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麦子给了作者哪些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引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选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自卑也是一种力量”这一观点的?

2.第②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简要概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奸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解释加点词语。

屈平既____   幸君之一悟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____  ……屈原于顷襄王____

2.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兵 挫 地 削 亡 其 六 郡 身 客 死 于 秦 为 天 下 笑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放流,眷顾楚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不欲求忠以自为  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

C. 岂足哉/神弗

D. 亡国破家相随属/足下卜之鬼乎

4.翻译: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5.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屈原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被认为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儿?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祥子第二次买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2)《西游记》中“收服红孩儿”的故事很精彩,请简述故事的内容。(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