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时间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1.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

2.说说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④节写“楝子花开”和“石榴花”有何作用?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麦子给了作者哪些思考?

 

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开花的麦子比作少女,并赋予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的淡雅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麦子的喜爱。 2.内容上突出了麦子养育乡村的奉献精神;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一句,引出下文用镰刀收割麦子的情节。 3.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4.麦子在春夜里努力生长,在初夏辛苦地灌浆,成熟后召唤镰刀收割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养育乡村。作者对麦子充满了感恩与敬意,高度赞美了麦子努力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麦子的喜爱。 2.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内容上突出了麦子养育乡村的奉献精神;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的作用。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意蕴。 4.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作者的思考有:麦子在春夜里努力生长,在初夏辛苦地灌浆,成熟后召唤镰刀收割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养育乡村。作者对麦子充满了感恩与敬意,高度赞美了麦子努力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引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选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自卑也是一种力量”这一观点的?

2.第②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简要概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奸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解释加点词语。

屈平既____   幸君之一悟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____  ……屈原于顷襄王____

2.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兵 挫 地 削 亡 其 六 郡 身 客 死 于 秦 为 天 下 笑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放流,眷顾楚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不欲求忠以自为  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

C. 岂足哉/神弗

D. 亡国破家相随属/足下卜之鬼乎

4.翻译: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5.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屈原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被认为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儿?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祥子第二次买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2)《西游记》中“收服红孩儿”的故事很精彩,请简述故事的内容。(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语文无处不在。你可以在铺满绿意的梅雨潭边(  )意地漫步;你也可以在西湖边líng  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  )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tián(    )淡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富有意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