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第5版)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B.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烤火能让衣服上的湿气烟消云散比作读书可以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形象地阐明了段首的中心句。

C. 选文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修复心灵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

D. 最后一段高度概括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大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耐人寻味。

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读书对于修身养性的好处?

 

1.B 2.C 3.示例:①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②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③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④读书可以治疗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以及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B项有误,画线句子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比较。A项有误,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B项有误,“此”指的是“在生活中感悟和在阅读中修炼心性”;D项有误,本文语言质朴有力,而非生动诙谐。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阅读全文可知,第②③④⑤段的首句就是问题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鉞yuè: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

B. ①母其子居          ②似游者相乐

C. ①独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心志

D. ①身微贱其行卓      ②出淤泥不染

2.给文中画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父 卒 母 与 其 子 居 鉞 贩 盐 市 中 时 私 其 弟

3.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2)又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

(3)从乡之先达执经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 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文字材料改写为“一句话新闻”。

央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月份我国的粮价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可能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种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将“听取”和“讨论”互换位置)

B. 历史上那一个个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把“许多”移到“优秀”的前面)

C.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D.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删去“使”)

 

查看答案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 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