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请你从《香菱学诗》里的香菱、《范进中举》里的范进、《骆...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请你从《香菱学诗》里的香菱、《范进中举》里的范进、《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和《孤独之旅》里的杜小康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画一幅画像,你将会选择谁?将会怎样画?

要求:(1)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描述画像中人物的体态、相貌、神情等特征以及画面背景,并依据原著简要说明这样画的意图。(2)字数在140左右。(3)不需要拟题目。

 

示例:范进另外一个被人诟病的是他对功名的着迷,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罪证”。可是,范进的执着、坚持是不是我们应该赞扬的呢?范进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作者这样写范进中举前的生活状态:“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话写尽了范进家境的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更凸现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最后取得正果。从最早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几人能够承受的住。这份执着、这份坚持,怎么不令我等为之动容?至高中,几十年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实现,而且是在饱受贫困、屈辱的情况下完成了目标,苦苦追求了几十年的幸福突然降临,心中的激动程度不言而喻,喜极而颠实为正常人之举动。故执着该赞,癫狂有理! 【解析】本题是关于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可以写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通过具体场景特定情境来描写,如: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注意通过描写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③累年小试不售④,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第:只是 。④不售:考不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2)好作诗古文________

(3)生骄惰之气_______

2.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字有以下义项:①周代地方行政区划,五百家为一鄙;②边疆,边远地区;③庸俗,鄙陋;④轻视,鄙视;⑤自谦之词。“鄙科名为粪土”中的“鄙”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说说理由。

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

4.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5.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②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③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诗《春望》都写到了“泪”,试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查看答案

(甲)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⑴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⑵布雷村奥士纳大爷正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⑶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⑷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奥士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⑸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⑹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⑺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⑻消息传开了。老人走出乡政府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⑼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村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村的乌勒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⑽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⑾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是指责他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⑿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了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乙)百度百科:居伊·德·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平简介)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且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主题。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莫泊桑患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创作主题)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创作手法)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莫泊桑短篇小说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论小说》)。

在表现形式上,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无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所未具备的。他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

(作品评价)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法国作家法郎士评

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采,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法国作家左拉评

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托尔斯泰

(选自《百度百科》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莫泊桑的两篇文章《我的叔叔于勒》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入选了我们初中语文课本。

C. 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奥士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2.说说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走出乡政府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3.甲文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4.甲文中三次写到了笑(见斜体加黑处),有同学马上联想到了鲁迅《孔乙己》中众酒客的笑。《孔乙己》中众酒客的笑与本文中笑的内涵是否相同?请说说理由。

5.乙文之(创作手法)说: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按这一理论,甲文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是否应该删去?为什么?

6.乙文之作品评价)中,左拉评价莫泊桑短篇小说“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题文)《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的这首小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B. 《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C. 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D. 《骆驼祥子》除了讲述祥子的辛酸故事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