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簪菜花 丁立梅 ①清明是春天的一道分水岭,春行到此处,...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簪菜花

丁立梅

①清明是春天的一道分水岭,春行到此处,该绿的叶都绿了,该开的花都开了。随便一搭眼望过去,褐色的大地上,到处簪满黄花绿草。难怪古人把清明节又叫作踏青节。春光撩人哪,此时不踏青,更待何时?

②宋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瞧瞧,这等踏青,何等浪漫!将近半城的人,于清明这天倾巢而出。放眼处,梨花飘白,杨柳依依。人们三五成群,笙歌飞扬,一直玩到日暮才尽兴而归。而在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里,清明又是另一番喧闹景象:汴河沿岸,房屋齐整,树木参天,男男女女云集,有坐了船来的,有乘了马车来的,摩肩接踵,挤挤挨挨。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

③乡人们日日与大地相伴,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无须多出这一章节。但在清明这天祭祀的风俗,却被沿袭下来,一代一代。他们称清明节为鬼节,说这一天,被阎王爷拘禁着的大鬼小鬼都出来放风了。于是家家烧纸钱,户户祭祖先。菜花地里的土坟,早几天前就被装扮一新,新培了土,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红纸幡白纸幡。在成波成浪的菜花映衬下,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我们小孩子,平日里闻鬼即怕,这时却都忘了怕了,远远望着那些坟,觉得无限神秘。

④清明这天,祖母捉住到处乱跑的我们,把我们一个一个揿到堂屋中央,让我们对着家盛柜磕头。家盛柜上,摆有祖宗的牌位,上面立着我们未曾谋面过的老爹老太。供品都是家常小菜,碗里的饭,堆得尖尖的,上面插着筷子。一旁燃着香与烛火,气氛庄严。祖母说,好好给祖宗亡人磕头,祖宗亡人会保佑你们平安的。

⑤头磕完,没我们的事了,我们撒腿跑出去,折杨柳,掐菜花。底下有一个重大活动,那就是簪菜花。女孩子头发长,花好簪,随便掐两朵,簪在辫梢上,或是发里面。男孩子多是短发,花簪不住。他们想了主意,先用杨柳编成花环,把菜花一朵一朵簪在上面,然后戴在头上,就是灿烂的花冠了。

⑥大人们此时都是宽容的,由了我们一朵菜花一朵菜花地糟蹋去,因为清明这天就该簪菜花。有歌谣是这样唱的:“清明不戴菜花,死了变成黄瓜。”至于菜花与黄瓜,到底有没有关连,不管的。我们头上簪满菜花,在乡间土路上又蹦又跳地唱。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

⑦成年后,我曾翻阅大量资料,想找出清明节簪菜花的由来,无果。我也曾就此问过老一辈的人。老一辈的人呵呵乐了,说,祖上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啊。

⑧多好的流传!我想,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当菜花簪满头,它昭示的是:我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爱,我将心怀美好地活着。

1.第②段引入《苏堤清明即事》、《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补充文中提到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出城踏青→_______________→给祖宗亡人磕头→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

4.“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联系全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认为清明节簪菜花的原因是什么?

 

1.说明清明踏青是自古就有的风俗,是何等浪漫,何等尽兴,何等喧闹。为下文“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奠定感情基调。 2.烧纸、 培土、 插幡簪菜花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飘动的纸幡比作纷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纸幡在孩子眼中的美丽情景,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4.①清明节, 簪菜花活动是怀着沉重心情来悼念亲人的。②孩子们活泼单纯,无忧无虑,无比快乐,充满童真童趣。 ③民风的淳朴,人情的淳美,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5.我想,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当菜花簪满头,它昭示的是:我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爱,我将心怀美好地活着。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作用的分析,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说明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同时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于是家家烧纸钱,户户祭祖先。菜花地里的土坟,早几天前就被装扮一新,新培了土,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红纸幡白纸幡”“底下有一个重大活动,那就是簪菜花”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的妙用注意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和拟人化的词语,语境来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纸幡在孩子们心中的样子,这是孩子单纯心理的外在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为淫乐长夜之饮 

(2)淳于髡说之隐曰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____________

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_______、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___________”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______________”。

(6)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汉字规范地书写下来。

狼jí       nì名    周道如d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