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列子曰:“色①盛者骄,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③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

(节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色:指气色、血气。②奋:此处为恃力强干。③班白:“班”,通“斑”。即“斑白”。指老年人头发花白。④自贤:自以为贤。意即恃仗一己的联盟和才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拂乱其所为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C. 曾益其所不能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把语段【甲】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语段【甲】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两个语段概述一个国家强大的条件有哪些

 

1.C 2.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受到困惑,思虑受到阻塞,然后才能奋发有为;(别人的)(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思想)表露在言语中,然后(自己通过观察他们的脸色和语言)才能知晓。(画线部分也可以是:“(自己的)(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思想)表露在言语中,然后(别人通过观察自己的脸色和语言)才能被人知晓。” 3.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句,以六个历史事例,说明担负重任的人都经受过艰苦磨炼;引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规律性结论;使用排比感情奔放,词锋锐利,增强说服力。 4.①统治者戒骄戒躁,善于纳谏,知人善任。②朝中臣子官吏坚持法度,全心辅佐君王。③国家要有外患引发警觉。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列子说:“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义的真谛,所以头发没有花白就谈论道义,必然出毛病,又何况行道呢?所以自己奋勇,便没有人再教他,没有人教他,那就孤独没有帮助了。贤明的人任用别人,因而年纪老了也不衰弱,智力尽了也不昏乱。所以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认识贤人而不在于自己贤能。”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违背;掠过。B:使……困苦;忧愁。C:增加;增加。D:安适,安逸;养,奉养。故选C。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过”“作”“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腊梅不是梅

①小雪前后,江南阳光还不很单薄,常青植物还绿着,花却少了,猛的闻到浓郁的香气,才知道今年的腊梅开了。于是拍照,题名“绮窗梅”,朋友笑道:腊梅不是梅。查资料才知道,我错了很多年。

②腊梅属蜡梅科蜡梅属,灌木,花开多黄色,亦有白色,色如蜜蜡,质地也似蜡质,故称“蜡梅”。因其花开腊月,久而“蜡”讹传为“腊”;因其香近于梅,故而称之为“梅”。久之,蜡梅就成了“腊梅”了。

③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花开稍迟,一般为早春一二月,它的姐妹是桃、杏、李,近亲是玫瑰、蔷薇、月季等,是以从花瓣花蕊上看,梅花还是有一份妖娆的,只不过因为梅花是最早的春花,带着冷艳,与桃李终究不同。

④那么,古人吟咏的梅,究竟是哪一种呢?试以几首诗分析之。

⑤最著名的梅花诗,当属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最有名的句子,当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描写的神韵有二,一是瘦,二是淡,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腊梅与梅花都是先花后叶,叶与花不相见面,枝干皆称得上“瘦”,都可以疏影横斜。但在此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写的显然是梅,因为还有“暗香浮动”。梅的香是淡雅的,而蜡梅的香是浓郁的,崇尚“淡”的中国趣味,必然拒绝浓烈。是以,岁寒三友里的梅,是梅花而非腊梅。

 王安石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写到了暗香,便让人产生了疑问。香的浓与淡,除了与其本身的浓淡有关外,还与距离和空间大小有关,仅凭“暗香”不能确然断定。腊梅凌寒而放,常常枝丫壅雪,是否可以因此而断定此处是腊梅?还是不行,因为梅花紧随腊梅,雪里红梅是常见景致,雪里白梅更得虚实难明的趣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大片的梅绝非腊梅。那么,怎可武断此为腊梅?

有名的“一字师”的掌故,来自于齐己的《早梅》,名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才子传》载,齐己求教于郑谷,郑谷读到原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拜为“一字师”。此处是否可以因为时间上的早来断定为腊梅呢?还是不能。齐己是否能明辨梅与腊梅呢?不得而知,所知的是,早梅不是咏物这样简单,一枝与数枝也绝非谁更“早”这样直白。齐己早年热衷功名,屡屡受挫,咏物抒怀之时,以高标孤傲的“一枝”凌寒于深雪,更多精神层面的自许。那么,“素艳”的梅,是否更接近于精神呢?

⑧不仅如此,梅落结子为“梅子”,“梅子黄时雨”的梅子,诗意;而腊梅结子为“土巴豆”,有毒,但可入药——腊梅又落了下乘。由此看来,梅在中国语境里,代表的是一种孤高冰洁的精神,腊梅不招人待见,便有人写诗笑道:“泾河渭水两分明,偷得梅花半个名。”其实也不必,腊梅自有自己的好,比如说在严冬时,它芬芳了空气,美丽了枝头,给人以春意,还可以做药医人。腊梅不是梅,腊梅没有去偷梅的“半个名”,她骄傲地开着,孤独地开着,名既没有,利也缺乏,她只是做着自己。如果说梅是雅,那么腊梅就是俗,是温暖的俗,而历来的雅,不都是俗的土壤上开出的花吗?就像腊梅开后梅花开,就像疾病去后诗意来,所以她也得到了热情的歌颂:“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好一个“破”字!

(作者:董改正,略有修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腊梅不是梅”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回答。

2.文章第段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以第段为例,简要分析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身后的眼睛

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曾平/文,略有删改)

1.孩子和野猪对峙过程中双方各有哪些表现?请参考所给内容简要概括

(1)双方对峙:孩子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眼睛也睁得圆圆的。

(2)准备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将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外结局:野猪跑了,孩子瘫坐地上。

2.这篇小说多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孩子”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选择两个不同的侧面简要分析。

3.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两句话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1)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父亲额头青筋可见,他们屏气凝神。

(2)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

4.小说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学校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共有纸质图书三万余册,包括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外语、计算机等类别,纸本期刊杂志60余种,藏书总量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除收藏有印刷型书籍和期刊以外,还有中外经典影片、音乐唱片、教学录像等音像资料

材料二  学生去图书馆情况的调查统计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学校图书馆的现状,请你为学校设计两个活动引领更多的同学走进图书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同学对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进行讨论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看法。(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______________。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②_________________,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阅读名著可以收获生活的智慧。下面两个名著故事都体现了“合作”精神,请从任选一个,简要叙述怎样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

智取生辰纲(《水浒传》)        ②斗法车迟国(《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故事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请从下列两则《伊索寓言》故事中选选一则,简述情节并说出寓意。

《两只口袋》                  ②《狐狸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