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治学需要悟性》 李启明 ①治学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治学需要悟性》

李启明

①治学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也需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悟性。对于悟性,字典里的解释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许多事实证明,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悟性,是治学的必然要求。

②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基础,也是治学的第一步。如果对研究对象缺乏基本了解和感受,连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无法“悟”,学术研究也就很难进行下去。倘若勉强为之,结果只能是胡拼乱凑、穷于应付,以至误人害己。

增强对研究对象的理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关键。感受到了的东西常常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让人恍然大悟。当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要经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增强理性认识角度提高学术研究的悟性,需要强化几种意识。

③见微知著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时候,解决问题仅仅需要运用已有的方法和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悟性与创造性。具有问题意识,注重细心观察,善于见微知著,是一种重要的悟性。这种悟性有利于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④由表及里的挖掘意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悟”的重要路径。做学问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应不断向深处挖掘。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现象,内在的眼睛看本质。这启示我们,提高学术研究的悟性,不但要运用外在的眼睛去观察,而且要运用内在的眼睛去探析,不断增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挖掘意识和能力。

⑤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治学的灵魂,也是悟性的集中体现。只会按常理和一般的游戏规则“出牌”,只能做出一般化的东西,出不了精品力作。只有勇于和善于打破常规,注重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非常规思维,既遵循已有规则,又创造新的模式,才能做出大学问,取得大成就。

⑥举一反三的贯通意识。所谓贯通,就是巧妙地将一种理论,一种原则或者一种思路灵活地运用到相关联的不同实践中去。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世上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相互联系;同一种理论、原则和思路,常常可以用来解决具有关联性的不同问题。因此,做学问也应强化贯通意识,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1.找出本文的论点,并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对论点进行证明的?

3.说说你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内涵的理解。

4.联系上下文,说说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5.请给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治学需要悟性(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悟性,是治学的必然要求。) 判断依据 省略。 2.⑴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基础。⑵增强对研究对象的理性认识是提高悟性的关键。 3.强调提出问题需要悟性和创造性,问题意识很重要。 4.用了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做学问也应强化贯通意识,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5.答案不唯一,是事实论据即可。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益其所不能______

②衡穿壁引其光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时人畏服之如

B. 主人书遍读之/道者多助

C. 勤学无烛/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衡乃与其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甲] [乙]文两文都阐述了人才的成长过程,但[甲] 文侧重写_______对人才的影响;[乙]文侧重写___________是成长的必须。

5.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完成后面小题。

丑奴儿令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萧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宇经。

【注】金字经:指佛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首词是词人回忆以往生活所作,上片首句中一个“沉”字表明思考之深,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感情基调。

B. “才也纵横”,极言才能之大;“泪也纵横”,极言悲哀之重:两相映衬,词作的悲伤意味立刻显现。

C. “萧心”代指生活中的幽情雅意,“剑名”代指词人报国的雄心壮志,“双负”一句意在强调词人文武双全。

D. 下片首句承上续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又到,自己却连一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借以说明理想落空。

E. 词的前五句,通过词人的所做所为,交代了他的坎坷经历;凭借其所思所感,又展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2.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论语》中倡导应时刻注意向他人学习,强调反思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诗人的情怀不是独守一隅的浅吟低唱,而是心系国家的匹夫之责。“感时花溅泪,_________”名为感时,实则忧国;“_______,大庇大下寒士俱欢颜”名为求庐,实为求安;“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名为拉弓,实为报国;“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名为写花,实则倾情。唯有如此,其诗才一路走来,值得众多读者且读且感佩。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法国小说家_______的《海底两万里》打动了无数读者,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是__________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其内容不仅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雄踞汉水之南的襄阳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我走在东城墙上,俯首素有“华夏第一池”之称的襄阳护城河,穿过婆娑的树丛,就像穿越时空的隧道。__________________夕阳里,荷塘、垂柳、小船、拱桥、楼阁,构成了古城襄阳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①护城河畔,绿柳婆娑,水杉参天,冬青翠柏夹竹桃一片葱茏,掩映着巍峨的古城墙;

②晨阳里,楼台亭榭倒映在光洁如镜的护城河面;

③如今,与护城河融为一体的荟园、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游乐场所。

④当我小心翼翼地爬在城墙的垛口,看着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街道上车辆以及行色匆匆的人们,眼前便浮现远古“襄阳城,城八门,门门跑马;汉水河,河九汊,汊汊行舟”的繁华景象。

⑤晨练的人们,或打拳或跳舞或跑步,就连小狗也跟随主人一路碎步颠呀颠的;

A. ③①⑤④②    B. ④③②①⑤    C. ④③⑤①②    D. ③④②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