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姥姥来自马尔代夫 ①我姥姥,山东泰安人,今年八十八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姥姥来自马尔代夫

①我姥姥,山东泰安人,今年八十八岁,属龙。她在泰山脚下长大,却一生未登过泰山。

②姥姥近年开始健忘,时常不认得人;唯独我去,她会在我一进门就唤我名字——我陪她看了十八年的电视,她不记得我才怪。

③小时候陪姥姥看电视,是我结束每天的书法练习后最惬意的时光。她最爱看《动物世界》,她说:“这节目好,就这节目演的是真的。你看,谁游、谁飞、谁跑、谁爬、谁吃草、谁吃肉,老天一早都给定好了,再厉害的人也编排不了。”这些话虽然年幼的我听不懂,却也明白姥姥一定是泄露了什么大智慧,不得了。她坚决不准我看金庸跟琼瑶的作品,痛骂那些都是胡扯,然而她给我讲的那些睡前故事才真是我听过最扯的——怪力乱神,都是封建迷信。在她的诱导下,我识字后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是《聊斋志异》。读后我只确认了一件事:全天下会讲故事的人,蒲松龄第二,我姥姥第一。同一个故事,姥姥每次讲,结局都不一样。起初我以为她别出心裁、故意为之,后来才弄明白那些故事她大多只记了个开头,后面都是随讲随编,竟都能自圆其说,真有文化。可谁能想到这么有文化的一个人,竟是文盲。

④因无缘读书,姥姥犯过不少低级错误。某段时间,她被老太太们带着笃信某个气功大师,号称每天“吃太阳”即可强身健体,长命百岁。那段时间我每天被姥姥拉到窗户底下,盯着太阳看,不许眨眼。通常我“吃太阳”半分钟,就眼灼泪飙,回到书桌前看字帖上的字都是重影,再多看两眼,全世界都黑了。我问姥姥:“姥姥,你眼睛不疼吗?”姥姥自信满满:“有点儿,但身体里暖和,感觉有个太阳。”幸亏后来被我妈撞见,跟姥姥大吵一架才算作罢。多年以后她有点儿青光眼,我怀疑都是太阳惹的祸。

⑤姥姥虽迷信,但她不求佛、不算命,自己信奉一套善恶因果论。姥姥给我讲了个据说是她山东老家的真实故事。一个农夫请来风水先生为他选址盖房。经过自家菜地时,农夫拦住先生,一再要求看看此处风水。先生脾气暴、心眼小,虽瞧出此处为凶地,仍应声道:“特别好,就这儿吧。”十年后先生途经此地,见一深宅大户,遂入门拜访,主人竟是当年的农夫。先生大惊,终忍不住发问。农夫解释说:“当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大肚婆在偷菜,唯恐扫了人家颜面,更怕惊了胎气,便拦了先生,没想到先生真说这是块宝地。如今看来,先生果然神算!”先生从此隐退,给世人留话:“风水都是跟着人走的,好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好风水。”

⑥姥姥补充道:“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命自己修。懂啥意思了吗?”

⑦我说:“做人要善良。”

⑧姥姥是个善良的人。听长辈说,当年姥爷先一步离开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沈阳。后来姥姥带着几个孩子千里迢迢追随姥爷,自己已经吃不饱饭,路上还收养了一个男孩。后来途中走散,姥姥愧疚不已,定居沈阳后一直尝试寻找,三十多年后,终取得联系,至今保持通信。

⑨大约上三四年级时,在陪姥姥看了好几年《动物世界》后,我跟姥姥共同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正大综艺》。节目中有三位英文很棒的台湾女导游,带观众去全世界欣赏风景。哪里的海都比不过马尔代夫——起码在电视上看起来如此。

⑩“姥姥,你看过海吗?”

“没有。”

“山东没有海吗?”

“有。”

“那你怎么不去?”

“沒工夫。”

“山东都有什么?”

“泰山。”

“那你去过吗?”

“没工夫。”

“姥姥,将来我陪你去泰山好不好?”

21“就怕到时姥姥岁数大了,爬不上去了。”

22“等我挣钱了,花钱叫人背你上去,买直升机飞上去。”

23“好。”

24“姥姥,将来我带你去马尔代夫,看海。”

25“好。”

26那些年里,我跟姥姥在《正大综艺》和《动物世界》里走遍了大半个地球,但大多数地方姥姥都是一看而过,从来记不住名字,反而“马尔代夫”这个拗口的名字,像是刻在她脑子里。这逐渐演变成我跟姥姥之间的,只有家里亲人才懂。

27“姥姥,将来我要带你去哪儿看海?”

28“马尔代夫!”

29每年大年初二的家庭聚会上,长辈们都会被我跟姥姥这一唱一和的老哏逗乐。其实家中的孙辈们都嫉妒我由姥姥一手带大,从小没有为生活琐事忧愁过,洗衣、做饭、大小家务全都不会,少爷当不了,倒像个废人。

30父亲过世后,引发一系列家庭变故。姥姥就此结束了在我家跟我同吃同住十九年的日子,搬去舅舅家养老。此后不久,我休学在家一年,陪伴母亲,料理家事,学会了洗衣、做饭等大小家务。

31就在我结束休学回香港的当天,姥姥在菜场门前的一块冰面上滑倒,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一开始我妈没敢告诉我,隔了多日,在大夫确诊姥姥没有致命伤后,我妈才对我吐露实情。全家人心里没有说出的那句话是:“姥姥摔倒,都是因为想你走了神。”

32我只恨泰山不能移动,马尔代夫也无法化作一泓清泉,让我将一山一水呈至姥姥面前,弥补我的遗憾。

33今年年初,我在沈阳老家待了数月,隔几天就去陪姥姥看电视。困了,就窝在她的床边眯一小会儿,如那十九年里一般平常。几次醒来时,我都发现姥姥正侧身注视我的脸,眼神里有种道不明的东西。半小时前,她还不认得房间里其他的亲人,可她一直叫着我的名字,翻来覆去地讲述我幼时的趣事,惹得其他家人嫉妒不已。

34“姥姥,有一天你不会忘了我的名字吧?”

35“郑执,郑执。”她像在念某种拯救记忆的咒语。

36我将泪水噙在眼里,不敢直视她最近一次因摔倒而撞成青紫色的眼眶。

37“那你叫什么名字?”

38“啥兰来着,不记得了。”

39“会写吗?”我调侃她。

40她只“嘿嘿”一笑,懒得理我,奋力用手肘撑起身子——要看电视了。

41电视打开,正巧某个旅游节目在播。屏幕里汪洋一片,竟是马尔代夫。

42她努努嘴,意指海滩边上嬉戏的几个比基尼美女,慢吞吞地说:“穿得太少了。”我被她逗乐,调大电视音量,问她:“大海,漂亮吗?”她点点头:“漂亮。”

43“这是马尔代夫。”我趴在她耳边问,“还记得马尔代夫吗?马尔代夫是哪来着?”

44“知道。”她眼睛没有看我,始终盯着电视机里的那一片蔚蓝,撇撇嘴,很不屑地说,“我家。”

{我泪如雨下。(《读者》2017年10期)

1.第①段中说“我姥姥,山东泰安人”,那么怎么理解题目“姥姥来自马尔代夫”?

2.第P段中加点词语“很不屑”一词,怎么理解?

3.第4段中加点词语“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第③段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有文化”和“文盲”,是不是相互矛盾?为什么?

起初我以为她别出心裁、故意为之,后来才弄明白那些故事她大多只记了个开头,后面都是随讲随编,竟都能自圆其说,真有文化。可谁能想到这么有文化的一个人,竟是文盲。

5.有人说将第④段去掉,文章更合适。你怎么看?

 

1.“姥姥来自马尔大夫”,源自我与姥姥生活中的哏,来自我与姥姥一同通过电视周游大半个地球的生活乐趣,是我与姥姥亲情的集中体现和见证。姥姥出生于泰安,但选文要表达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所以选文用了“姥姥来自马尔大夫”为题目。 2.在天长地久地生活中、在于我共同享受这隔代人间的亲情过程中,“马尔代夫”已经成了我们之间亲情生活乐趣的桥段,而享受这种乐趣成了一种自然、习惯,所以姥姥表现出毋庸置疑和不值得一辩的神情。 3.指的是透露着我与姥姥浓浓亲情的生活中的桥段、伏笔、笑点和趣事。 4.不矛盾。“有文化”在文中指的是有水平的意思,是说姥姥编故事的水平高,带给我的乐趣多;“文盲”指的是姥姥不识字,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5.第④段写姥姥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比如迷信气功差点害了眼,这样写,一是表明写的是真实的;二是表明这些回忆性文字,因情因爱满满,所以犯的低级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好,也恰好体现出了我与姥姥之间爱之浓情之切。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题目揭示的思想内容。找出文章中“姥姥来自马尔代夫”的相关情节,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姥姥来自马尔大夫”,源自我与姥姥生活中的哏,来自我与姥姥一同通过电视周游大半个地球的生活乐趣,是我与姥姥亲情的集中体现和见证。文章的中心是表现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亲情。故选用“姥姥来自马尔代夫”做题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很不屑”的意思是:形容轻视,不屑一顾。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马尔代夫”已经成了我们之间亲情生活乐趣的桥段,而享受这种乐趣成了一种自然、习惯,所以姥姥表现出毋庸置疑和不值得一辩的神情。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哏”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段意思解释。哏,基本字义:(1)滑稽,可笑,有趣:这话真哏;(2)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逗哏。捧哏;(3)在综艺节目中,所谓“哏”的意思是桥段、伏笔、笑点。铺哏就是为桥段、笑点作铺垫。结合本文的意思就是“我与姥姥浓浓亲情的生活中的桥段、伏笔、笑点和趣事。”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结合语境分析“有文化”是指是说姥姥编故事的水平高,带给我的乐趣多;“文盲”是指姥姥学历低,不认识字。故二者并不矛盾。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从结构上;二是从内容方面。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去掉。结构上是承接上文的“文盲”,引起下文的“迷信”。内容上,一是表明写的是真实的;二是表明这些回忆性文字,因情因爱满满,所以犯的低级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好,也恰好体现出了我与姥姥之间爱之浓情之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爱的力量

张嵚

①余姚王家公子,士林标准名门。生得这么好,偏还拼实力。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华拿下殿试状元,事业蒸蒸日上。

②然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成就却是——当爹。他的儿子,就是中国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③说起王阳明的童年,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他的天赋,但在当时比天赋更叫人震惊的,却是这孩子的淘。来京城读书没几天,老师就发现,少了好些学生——全被小王同学带着逃学了。

④于是,京城的街道上便有了一景:一个十来岁操浙江口音的孩子,披一身破衣服做的披风,带着十几个孩子吆五喝六地招摇过市,一路歌声嘹亮。王华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奔到街上,揪住儿子就是一顿暴打。

⑤王华是出了名的淡定之人,能在闹市嘈杂的环境里读书;入仕为官后,不论经历多大的风波,也从来不见动怒;就连明孝宗都说,看看王华,就知道啥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样的脾气都“绷”不住,可见这孩子有多淘。

⑥这次打完后,小王同学果然不逃课了,读书也认真了许多。可认真上课的小王同学,却专爱找闲书看,连兵书战策都研究,动不动还引用个生僻史料,把老师难住。

⑦但没多久,王家却聘了武术教师,专门教小王同学骑射。这不但不拦着他淘,反而还教着他淘了。

⑧事实证明,王华和一般的家长比,至少有一点不一样——他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

⑨街头暴打事件过后,王华冷静下来,把儿子做过的淘气事仔细梳理了一遍,忽然发现:儿子做的事虽然荒唐,却还有点技术含量。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全是按照军队的阵法来指挥,唱的歌居然是岳飞的《满江红》。

⑩令王华不解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傻瓜,为啥就愿意跟在儿子屁股后面胡闹?他饶有兴致地问儿子,儿子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我把自己的糖果糕点,全分给他们吃,谁最出力,分的糕点糖果就最多,他们当然愿意跟着我了。

王华宽心了,随后还给了一个评语:克制私欲以遂其志——这孩子虽然荒唐,但可以为了追求理想(达到自己目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吃糖果),精神可嘉。

从那以后,儿子要看闲书,他便想方设法去搜罗;想学武,他就花钱请老师。

但这个看似啥都不管,好些事儿还由着儿子的王华,却管了儿子一件“小事”——下象棋。

小小年纪的王同学,最爱的就是下棋。他对军事武功的喜爱,花样百出的折腾,全是这爱好启蒙的。按说下棋没啥不好,可王华发现,儿子沉迷于此几近成痴,常常因此耽误功课。于是王华当着儿子的面,把棋扔进河里——再让我看见你下象棋,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这件事发生四十年后,王同学统帅大军,剿灭宁王叛乱,其行军布阵之缜密高效,令部下伍文定啧啧称奇。伍文定问这本事咋练的,王同学不慌不忙,赠给伍文定一首诗。这首诗,就是他当时被老爹扔了棋盘,满怀悲愤时写的:“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后来王阳明也不止一次提起这段往事,他说,父亲扔的不是棋盘,而是自己的心魔。

王同学刻苦读书,勤练武功。但每当他取得一点成绩而略显得意时,便会遭到王华的一顿训诫。

为了证明自己,王同学不但标榜自己是大明朝的李白,还背着剑在京城招摇,没事就耍两招。终于有一天,王同学当街一剑把人戳倒,随后被抓进監牢。

被保出来后,王华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带着他去“旅游”。

王华带他到居庸关要塞,让他体会了塞北的猎猎寒风,见识了鞑靼的嚣张。父亲没有多说一句话,却用事实教育他:你还差得远!

(21但在当时,王同学依然满肚子不服。回家后没几天,他就写了篇军事大论,自夸只要手里有几万兵马,就能立刻横扫草原。几天后,王华还回他的文章,并在每一段、每一句上做了批注,将他驳得体无完肤。为此王华特意跑去兵部,找了好几位专家集思广益,硬是把这孩子给驳倒了——横扫草原?你先把这批注“扫”了!

22王同学二十八岁终于科场登第,从此与父亲同朝为官。但这对父子之间的战争,并未停歇。不管王同学多么认真努力,政绩多么好,却从未得到父亲的肯定。

23后来王同学才知道,自己每任一职,父亲都会特意写信给他的上司,一来是请求关照,二来是拜托对方多给儿子一些磨炼。

24王同学经常叹息父亲不理解自己。怀着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心理,他一直在“做圣贤”的道路上努力着。

25正德元年(1506年),终于出大事了!

26正德元年(1506年),宦海浮沉六年的王同学,遭遇人生最大的挫折——他上书斥责权宦刘瑾奸恶,结果招来大麻烦,自己入狱,随后被贬到贵州龙场,父亲也遭株连被调任南京。

27路过南京时,心中万分悲痛的王同学郑重地请求父亲谅解。但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第一次认真地表扬他,说他做得对!

28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父亲的古板守旧,其实是一种更坚韧的爱。所谓父爱如山,不是似山一样重,而是父亲把自己变成一座山,让儿子穷尽力量去攀登,只有攀登上去,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29在这场见面后,有了那次光耀中国思想史的“龙场悟道”,有了闪耀大明的王阳明,有了心学流派。

30已是大师的王守仁,在后来的讲学中,总会讲到他与父亲一起写的一副对联: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

31在很多人的笔下,王明阳的成功被看作一场叛逆青年战胜守旧父亲的励志奇迹。其实读一读这副对联,就知道这一切均是来自父爱的力量。

(《读者》2017年10期)

1.通读全文,请谈一谈第6段中加点词语“更坚韧的爱”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父亲的古板守旧,其实是一种更坚韧的爱

2.第9段中加点词语“这一切”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通读全文,谈一谈你对文中这幅对联的理解。

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

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

4.结合文意,谈谈对第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父亲扔的不是棋盘,而是自己的心魔。

5.对于第⑨段中提到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你能写出自己喜欢的名句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所好轩记

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①敌:比较、竞争。②奈何:如何,怎么样。③味:美食。④葺屋:修建房屋。⑤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彝(yí仪)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⑥欲:将要。少味:减少趣味。⑦昵(nì逆):亲热。⑧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⑨毕:完成,结束。⑩曾皙(xī西):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⑪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⑫俸:俸禄,薪水。⑬易:买,购买。⑭患:担心,害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众好而昵焉

②而又何以书独

2.下列句中与“谢众好昵焉”中加点词语“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B.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

C. 不知其能千里食也《马说》

D. 启窗观《核舟记》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4.文中谈到自己好书的理由有哪些?

5.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见赠,送给我;酬,用诗歌赠答。此诗是诗人的酬谢诗,表达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与其少时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一样,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B. “巴山楚水其两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紧承白居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句,用“弃置身”处“凄凉地”二十三年地陈述,显出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紧承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句意,以沉舟、病树自喻,沉舟侧畔,千帆竞发,有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一种豁达的襟怀。

D.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文集》,著《陋室铭》,与“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致刻画了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

(3)诗歌能表达诗人的愿望、决心和抱负,有些比较含蓄,有些比较直白。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白地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报效朝廷的抱负和决心。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之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③②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