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2)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

3.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与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深刻含义。(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作删改)

(1)生物学:___________

(2)哲学:___________

(3)美学: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第一段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末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升华主题。(意思合理即可) 2.(1)“涌动”一词,运用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石缝里蒲公英的强大的生命力,不屈服于贫瘠、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体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松柏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石缝里的松柏的顽强、坚贞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崇敬、赞叹之情。 3.⑴生物学:适者生存。(一切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⑵哲学: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或生命是崇高的,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或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⑶美学:它展现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4.参考答案,如: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不论遭遇什么艰难挫折,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积极适应环境,奋力拼搏。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第一段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末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结合“涌动”这个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生物学:适者生存。哲学: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美学:它展现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④经:治理。⑤劳:慰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2.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

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__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崔颢 《黄鹤楼》)

(5)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可怜后主还祠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8)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9)唐果同学喜欢用古诗句劝解别人,王宁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她。

(10)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春天风光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目光短浅)

B. 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 作气(战鼓)

D. 小大之(案件)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战/不物喜,不以己悲

B. 登轼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C. 长勺/欲有求我也

D. 小大狱/四时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B.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

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下面对作者“精神拾荒三步曲”和三步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精神拾荒”是指拣取、提炼学习生活中最易流失的新思想、意识、见解、主张等精神产品。

B. 作者倡导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是指学、思、录。

C. 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学而思,思而录,”都很重要。

D. 学而思可以激发灵感,只有录才是精神拾荒最重要的角色。

2.下面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1、2自然先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3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3、4是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5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下面对第4段语言品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把“灵感”比喻为“贵宾”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灵感不是思想者固有的。二,灵感的价值是可贵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灵感对于思想者的珍贵性。

B. “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懂得待之以礼”一句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而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C. “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运用比喻,强调写作、记录、笔记是留下灵感的最好方式。

D. “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一句中“投奔”一词用得最好,把原本十分抽象的思想概念活化成投奔一代明君的千军万马,进一步突出“勤于记录”的神奇功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