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匠心之道“守破离”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匠心之道“守破离”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里面讲了怎样才能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

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丙】。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作者:刘根生。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②“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

③“不日新者必日退”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下面这个事例放入第③、④、⑤段中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1.②①③ 2.文章首先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接着总说何谓“守破离”;然后分别论述怎样做到“守”“破”“离”;最后总结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3.①用两个事例引出了文章的论题:匠心。②两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间接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③连用两个事例,表明“独具匠心方成其大器”,这一观点具有普适性,突出了“匠心”的重要。④用故事开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放入第③段。这个事例是说孔子十余年历尽艰辛周游列国,能证明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位置的确定。从三个句子的内容来看,他们属于道理论据的材料。所以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那一段落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这也是在考查观点(分论点)与材料的关系问题。 2.试题分析: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需要通读全文,弄清楚层次结构,进而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提示概括层次内容。本文论证思路清晰,文章第①段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然后第②段总说何谓“守破离”;接着③~⑤段,分别论证“守”、“破”、“离”;最后⑥段,总结全文,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一定要先梳理好文章脉络。 3.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用两个事例引出了文章的论题的作用。在内容上:两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突出中心即“匠心”的重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 4.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题干所给的事例,是说孔子十余年历尽艰辛周游列国,这正好能证明“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的观点。所以应该放入第③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永远挺拔的白杨树

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认识了更多的树木。我想,每一个人也一定对应了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般旖旎繁华……而我们社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且挺拔的白杨树吧。

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却也显得很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绽放出神采,逢人总是很腼腆地笑一下,露出两排整洁的牙齿。

有一次,我因下班走得匆忙,忘了带家门的钥匙,那天正下着瓢泼大雨。恰巧是小刘值班,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得知情况后,他很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让我安心坐在保安室里等。

于是我和小刘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以前是当兵的。他还告诉我,会把每个月菲薄的薪水都邮寄给远在老家生活的父母,而自己不需要花什么钱,因为单位管食宿,自己平时也不喜欢抽烟、喝酒。听到这些,我被眼前这个男孩莫名地感动了。

之后的日子里,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普通到如果你不是特别的注意,仿佛可以忽略他的存在。但他的善良又时刻提醒你,他偏偏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

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是下楼去菜市场买回好多东西来,只要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一来二去,家里人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悉,没事儿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每次来家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藏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这些书能借给他看吗?我不曾想到的是,他竟然也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他告诉我,在部队当兵时,每天除了训练和执行任务,他都会去部队的阅览室里借阅很多的书籍。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的条件差,他应该也会大学毕业,他也曾有过很多的梦想……

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但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返程时,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疾驰而过,我好多次招手试图拦下一辆车帮我,却没有一辆车肯停下。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渐渐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圈,当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竟然是:保安小刘。

四十分钟后,当满头大汗的小刘焦急地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

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小刘的身影,我跑到物业去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受伤了。

就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他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在喊抓小偷,他想都没想一阵猛追,毫不犹豫地拽住了小偷,小偷气急败坏,回过身来拿起手中的刀向他刺去。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可小刘却倒在了血泊中。整个春节他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我带着水果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就算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当他悄无声息地返回保安岗位时,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好一个热血男儿,就像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无论贫瘠富饶,它都会努力地生长。每一个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根树干,都高耸挺拔。树树无声,树树有声。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枝枝透着锐气、迎着阳光。

(作者:王洁。有删改)

1.本文记叙了“我”与小刘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为什么认为小刘是株“朴素挺拔的白杨树”?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就算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4.本文以“永远挺拔的白杨树”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30日,即农历三月初三,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位华人华侨参加了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今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题持续保持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年轻的时候忙于打拼,现在退休了,可以来寻根拜祖,思考自己从哪里来”。站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广场前,年过七旬的美国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会长陈灿培如是说。

“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很多人特别是海外华侨常回家看看。”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会长王力军这样理解。

民间有流传千年的“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有近30位国家领导人参加大典;更有近10万人现场参加大典典礼,共襄盛举。

材料二    地处中华腹地的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城性中心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充分挖掘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大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历时11年,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为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材料三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城: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一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

(3)郑州市围绕黄帝故里挖掘出了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各举一例。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此,各地名儒,学者和地方官吏,纷纷兴建书院,以培育人才。

②而朝廷忙于武功,一时不上文教,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多的学校满足各地士子的要求。

③这时候出现了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

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④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更盛极一时。

③北宋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士子们有了就学读书的要求。

A. ③①②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④③⑤①②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人生多磨难,坚强成伟男。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简述其坚强成长的过程。

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贝多芬(《名人传》)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游山西村》中,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神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技巧进行景物描写,从而营造多样的意境,表现丰富的情感。柳宗元在《小石潭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尽显游鱼自由而轻灵游动的姿态。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两句以雄浑的气势描绘出了边塞独有的壮美;而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了相似的景物,却写尽了边塞的悲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