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气候变暖打乱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2016年底,我...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气候变暖打乱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2016年底,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是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古人通过观察、记录等,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有15天,为一个“节气”。冬至是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节气,之后又陆续确定了其他二十三个节气。人们将其编成了一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至今。

材料二

近些年,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对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气候特征又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钱诚等人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每个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季节循环整体抬升,立夏越来越早,立冬越来越晚。同时,满足某个节气气温标准的天数增减也呈两级分化趋势。

钱诚和其他研究人员基于全国549个气象站的气温记录,经过降噪处理,以1961年到1990年的30年平均值确定了每个节气日的阈值温度。所谓阈值温度,简单来说,就是30年间每个节气日的全国平均气温。从气温记录来看,最冷的节气是大寒,阈值温度为-3.51℃;最热的节气是大暑,阈值温度为23.59℃。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的阈值温度为-3.50℃,即全国平均气温达-3.50℃及以下就符合小寒节气的气候特征。通过对1961至2008年气温记录的研究显示,符合小寒、大寒气候特征的天数越来越少。统计显示,在上世纪60年代,最多的一年有51天符合大寒气候特征。1987年后,天数减少趋势更加明显。2006-2007年冬季是一个暖冬,当年冬天没有一天气温达到大寒阈值。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

大寒不寒,与之相反的则是大暑更热。分析显示,1997年以后,气温季节循环中最热的时段(22℃以上)明显抬升。1997年到2008年,符合大暑气候特征的天数为年均36.1天,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则为年均20天,增加了81.4%。

材料三专家表示,虽然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已经固定;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会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从这一角度看,正是由于二十四节气动态变化的内涵,它依然是当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参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B.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惊蛰、小满节气的增温幅度都十分显著,季节循环整体抬升,立夏变化不明显,但立冬越来越晚。

C. 所谓阈值温度,就是一段时间内每个节气日的全国平均气温。

D. 近现代以来,农民也会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与节气相关的农谚。

2.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基本不变。

B.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呈增加趋势。

C.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呈减少趋势。

D. 近几十年来,满足大寒阈值气温的天数有的时段上升,有的时段下降。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通过观察、记录,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一句中加点的“等”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 材料二的小标题可以拟作“大寒不寒 大暑更热”。

C. 材料三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二十四节气对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依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D. “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立夏越来越早,立冬越来越晚。 2.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C项正确,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可知:1998至2007年10年间平均的大寒天数为14.0天/年,而20世纪60年代为32.4天/年,减少了56.8%。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判断有误,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B. 《出师表》的“表”,是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表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在表文中,诸葛亮既给后主刘禅提出了治国之策,也陈述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C.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

D.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他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        ①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

②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④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犹如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⑤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A. ③①⑤④②    B. ②⑤③①④    C. ④①②③⑤    D. 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B.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

C.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近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引导人们放慢生活节奏,倾听内心的声音,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C. 中国军事动作片《战狼2》日前成功登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广泛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D. 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妈妈回家后把买回来的鱼称了又称,才发现她买的鱼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B.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C. 这个演讲装腔作势,貌似很有权威,实则东拉西扯,内容空洞,没有中心,令听众莫衷一是

D. 面对伟大祖国70年的辉煌成就,40年的改革巨变,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长吁短叹,倍感骄傲与自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