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文。 【选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文。

【选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品格。读了袁枚的小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根据这首诗歌的含义,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600字以上。

【选题二】按照下面要求作文。

题目:我相信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有真实的体验、充实的内容和切实的感受。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我相信我能行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能行”是一种自信,一种勇气,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与鼓励。在南外仙林学习的近四年里,“我能行”是常常挂在我嘴边的一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也不止一次地体会到“我能行”带给我的成功。 记得二年级时,我刚转入南外仙林上学。第一次英语单元测试,我遭遇生平考得最差的一个结果,听力大多听不懂,笔试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更难的是,卷面上有很多单词我压根不认识,结果,我只考了七十多分,在班级属于倒数。我很伤心,但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我调整心态,首先承认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我相信自己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慢慢缩短和大家的差距。接下来的日子里,课堂上我即使听不懂也坚持听,时间长了,就发现老师讲的知识点会不断地重复,慢慢地,我能听懂了不少。课余时间,我坚持多读多记,课堂上更专注、多参与……第三次测试,我竟然考了满分!我兴奋极了,心里甜滋滋的。身处新环境,我不仅在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中也是如此。班级里女生刚好住满两个宿舍,作为新生的我只好住到邻班的宿舍里。第一次住校起床的那个早晨,叠被子就把我难住了,无论我怎么认真叠,老师就是不满意。看着同学很快地叠好了被子,我真是特别着急。老师看到我为难的样子,走过来帮我。今天是过去了,可明天呢?后天呢?“我能行!”我默默地鼓励自己,那天晚上,我跟妈妈回她的宿舍睡,在妈妈的宿舍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学习叠被子,一次又一次地打开重叠。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被子叠得越来越好,我又过了一关。 正是“我能行”这份信念,鼓励着我勇于尝试,也正是“我能行”这份激情,陪伴着我不断地走向成熟!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题目(一)诗歌材料作文。《苔》这首诗写了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儿一样,开出了米粒大小的花儿来。由此理解可以立意:1、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别样的美丽。2、让乐观自信之花尽情绽放。作文标题(二)“我相信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给出横线处所缺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从而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这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如横线上可填“我能行”、“妈妈是爱我的”、“彩虹总在风雨后”、“人间有真情”“、花儿会重绽笑脸”、“你一定来临”、“我的眼睛”、“我的选择”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牛、、兔、、蛇、、羊、、鸡、、猪,它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请参加以“十二生肖与中国文化”为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根据所写生肖写出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

(2)2018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狗年,下面是几幅狗年的春联,请你根据对联的知识,从备选中选出相应的内容,将其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备选: A.狗年喜气盈   B. 鸡鸣知日上   C. 玉犬守门庭   D.鸡携竹叶去

上联:花灯悬街市      下联:        

上联:                 下联:犬吠报春来

(3)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你选择备选中的一组搭配,仿照示例作独到的阐述。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    

备选组:a.鼠和牛  b.虎和兔  c. 马和羊  d.猴和鸡  e.狗和猪

示例: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刚猛和柔韧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猛,不柔韧,那就变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韧,不刚猛,那就变成了软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相信

高明昌

①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    

②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得像根萝卜头,懂啥?她反过来正告我:要相信的,相信的。不相信,早晚要吃亏吃苦的。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 

③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买一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可以买几件像模像样的衣裳裤子,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    

④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嘎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母亲劝坐,那人不坐。只听她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母亲一把拎起那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那人点头。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掏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那人手里。来人千恩万谢,双手拱起,一边退向门口。母亲卸下门闩,那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 

⑤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    

⑥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⑦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 

⑧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 

⑨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捏面时,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块,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    

⑩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好的,好的!  

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摧毁不了。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相不相信是无关紧要的。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 

母亲凭着她的相信,一辈子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 

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我和小妹搬回家陪母亲。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他们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比如什么菜什么时候撒种。一群人在灯下说着笑着,母亲总是很开心。 

母亲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 

母亲喜欢相信,一直到现在。我至今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的。

1.围绕母亲的“相信”,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请概括。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明了_____________;结合下文来看还起到以下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具体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读完全文,你认为母亲的“相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锔瓷技艺

①锔瓷,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

②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光亮圆润、坚固耐磨,因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但瓷器易碎,且无法通过粘合或捆绑复原。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同时瓷器可制成工艺品,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大器沉雄。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于是,锔瓷技术便应运而生。

③锔瓷需要金刚钻,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所以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

④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则前功尽弃。再如形似订书钉的“锔钉”,两只脚打入钉眼时角度要好,否则难看不说,天长日久就走形了。

⑤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再生之器看得上眼,就要讲点艺术了。因为单纯的修补只是匠活,而修复却不觉丑陋,再生而没有缺憾,就接近艺术了。乾隆年间兴起的“锔活秀”,要求锔匠们在修补瓷器时,重视对器具的装饰,能将镶嵌、锻打等工艺融入锔补拼接中。于是对瓷器进行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修饰工艺便产生了。

⑥“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碎瓷的每一条裂纹,每一道缝隙都有它的走势和趋向,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 此时的作品雅性自然:破碎的纹络或直或斜,亦曲亦直,状如枝蔓,形似闪电,自然而生,看似有为却若无为,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

⑦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锔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一份破损的感情。但社会在前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日渐式微,昔日穿街走巷的锔瓷工匠,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

1.从第②段可概括出锔瓷之技应运而生的原因是:

2.锔瓷之技有三个境界,可简要概括为:

3.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七十二行当之说,很多行当与锔瓷技艺一样,渐渐消失,例如爆米花、捏泥人、纳鞋底、弹棉花等,请选择一种,简要说说你对这一技艺的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①归钺:人名。②依依:依恋的样子。③窃:偷偷地。④乘(shèn 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由失爱 / 以人多以书假余

B.归,母又复杖之 / 至陈,车六七白乘

C.而己有饥 / 风烟俱净,天山共

D.既列之家乘矣 / 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与例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身微贱其行卓

A.呼尔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鸣之不能通其意

C.广起,夺杀尉                    D.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C. “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D. 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