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是人多以书______

(2)媵人持沃灌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5.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感受。

 

1.(1)借(2)热水 2.(1)我恭敬地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2)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之意。 3.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作者采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 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的态度,以及求师的艰难。 5.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假”: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援疑”“质理”“缊袍敝衣”“略”“慕艳”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文言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重要情节的作用。写老师的严厉,反衬作者虚心求教的精神,表现了求学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教育马君则:不仅要学知识,也要学做人,要尊敬老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5.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读书之苦”的含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今天的读书之苦都体现在何处即可。 翻译: 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只好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自手抄,并按约定日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和我一同交流探讨,曾经去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烈风,大雪有几尺深,连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田字格内用楷书准确规范地写一句话(不少于10个字)。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过了一会儿,只觉得有个活东西在我左腿上蠕动,他越过我胸脯,慢慢地走上前来,几乎来到我的下额前了。我尽可能用眼睛朝下望,原来是个身长不到六英寸、手里拿着弓箭、背着一个箭袋的活人。同时,我觉得至少还有四十来个一摸一样的人(我猜想)跟在他的后面。我非常吃惊,大吼了起来,吓得他们回头就跑。

上述材料选自哪部名著?请简述该材料反映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会场新增了不少智能设备。智能翻译机成为接送嘉宾的司机与外国嘉宾沟通的“神器”。智能应答机器人能为迷失在小桥流水间的嘉宾带路。无人超市门口,用户通过手机淘宝App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完成“刷脸进店”。在情绪营销“Happy购”展台,仪器会根据用户的微笑给出不同的折扣。在停车场,只要先将车牌和支付宝绑定,车子驶离的瞬间,智能摄像头就会准确识别车牌,自动从车主的支付宝里扣取停车费,乌镇也成为全国首个“无感支付”景区。

【材料二】下列图表选自《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7)》。(注: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

1.请你联系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不久前,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发表演讲:“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此言一出,引起轰动。对人工智能你有什么看法?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水花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和心意的象征。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含有“花”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