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古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②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④有不至。

(节选自《新序》)

[注]①稷:人名  ②傲:轻视。  ③庸:岂、又。  ④靡:没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2)后倾覆_______

(3)一日三至不见也 ______       

(4)亦其士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

3.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填空。

(1)正如文段(二)齐桓公所认为的那样:有才能的人往往清高而“傲爵禄”,文段(一)中诸葛亮在表明心志时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二)画线句“桓公犹下布衣之士”中的“下”字的意思可以用文段(一)中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说。

4.从以上两个文段来看,刘备和齐桓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个文段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2)适逢,正赶上(3)能够(4)轻视,看不起 2.(1)(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即使轻视爵位俸禄,我又怎么敢轻视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3.(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猥自枉屈 4.共同特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 甲文通过诸葛亮的话侧面描写刘备的特点。乙文通过正面描写对齐桓公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其特征。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苟全”“闻达”“纵”“傲”“庸敢”等字词的翻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阅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辛弃疾说自己写的《破阵子》是“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虽然PM2.5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请你作为科普宣传员,完成下列宣传任务。

(1)依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PM2.5为什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材料】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主要产生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科学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2)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依据下面两则材料,说明我国监测PM2.5的意义。

【材料一】

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了长期以来全球PM2.5的分布状况。这张2001- 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材料二】

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监测PM2.5的指标。而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空气质量准则》后,很多国家已根据各自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加入PM2.5的监测。

(3).利用从以上材料中获得的知识,围绕“从我做起,让油城的蓝天更蓝”这一主题,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倡议。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者,国恒亡。(《孟子》)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3)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5)刘禹锡的《秋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静中有动,表现了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6)李白的《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倔强自信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A.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尼摩船长

B.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格列佛

C.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尼摩船长

D.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格列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 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