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

综合性学习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两会”上,防治PM2.5污染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虽然PM2.5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请你作为科普宣传员,完成下列宣传任务。

(1)依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PM2.5为什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材料】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主要产生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科学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2)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依据下面两则材料,说明我国监测PM2.5的意义。

【材料一】

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了长期以来全球PM2.5的分布状况。这张2001- 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材料二】

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监测PM2.5的指标。而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空气质量准则》后,很多国家已根据各自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加入PM2.5的监测。

(3).利用从以上材料中获得的知识,围绕“从我做起,让油城的蓝天更蓝”这一主题,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倡议。

 

(1)①颗粒物小,②会进入支气管和血液,无法排出体外,③引发严重疾病。 (2)①有利于引起人们对我国目前PM2.5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治理环境污染的进程。 ②使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3)示例:①节约用电。②绿色出行。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是说颗粒物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说明会进入支气管和血液,无法排出体外,进而引发严重疾病。 (2)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两则材料,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说明这些数据引起人们对我国目前PM2.5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治理环境污染的进程。“很多国家已根据各自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加入PM2.5的监测”是说可以带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3)考查学生的知识牵引力。要求围绕“从我做起,让油城的蓝天更蓝” 这一主题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倡议。要想利用以上材料中获得的知识,就得先理解材料说明的内容。从中读出减少PM2.5的办法。如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坐公共车,减少车流量。控制生活污染,多参加种树活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者,国恒亡。(《孟子》)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

(3)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

(5)刘禹锡的《秋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静中有动,表现了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6)李白的《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倔强自信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夜里家中失火了,【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A.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尼摩船长

B.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格列佛

C.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尼摩船长

D.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格列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 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B.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 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窒息的暴行。

D. 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 píng______,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田pǔ_______纵横,道路津梁,无不______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馆阁楼台,隐约______错,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