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文:现在诗词备受重视,你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文:现在诗词备受重视,你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传》再次火爆。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也显示,中学生较为关注的关键词,“诗词大会”与网红直播、手机、战狼2、新闻周刊、王者荣耀、创客等词并列。

小萌:我觉得诗离中学生还很远,我的同学认为诗词不如网络游戏有趣,诗词不如刷题拿分实用。我平常跟诗词的接触无非是背和默,很少有触动心灵的瞬间,更少有反复吟咏的诗句。

读以上对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体会?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其一作文。

(1)以“那一句      的诗”为题,叙写自己与诗词的故事。

(2)针对上述现象,谈谈自己的感想,可以叙写事情,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题目自拟。

要求:①字数不得少于600字,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真实的校名、姓名等信息。

 

(1)范文: 那一句令人难忘的诗 上课铃刚打,教室里就嘈杂起来。同学们紧张地默背昨天学的《我爱这土地》。我一边背一边紧张地看着门口,祈祷着老师晚点来到。 这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我心里紧张到极点:“完了,今天早上背的全忘光了……要是一会提问就惨了……” 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家背诵的声音停了下来。果不其然,老师说:“下面检查课文背诵。”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教室里鸦雀无声,比上自习时还要静。我偷偷瞅了瞅周围,大家的头都快低到桌子上了,紧张地看着书本。老师又突然来了句:“今天背诵,由同学们提问我。” 我们的头在一瞬间都抬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投向老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把疑问的眼神投向同位,她小声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 老师接着说:“背诵一直是同学们的一个难关,今天晨读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背诵,自己会不会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同学们背会,首先老师要做出表率,所以,我决定这节课由我背诵。”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认真看着课本,检查老师背诵时有没有错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老师富于韵味的声音回荡于教室,我们被带入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中。这个世界里有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有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有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有为国献身的热情…… 老师背完,我们都还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背诵中,稍后,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脸上绽放开惬意的微笑。此时,室外,风儿沙沙,鸟儿啾啾。那是我最难忘的一句诗。 (2)范文: 诗歌融入生活 年末,由多方联合举办的以普通人为主角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如期召开。一首首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被一幅幅质朴的嗓音朗诵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生命力,也同时体会到了这场活动的积极意义。它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扬文化,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新途径——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慢节奏生活正逐渐离我们远去,而它同时带走的,还有我们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体验,当繁琐的生活小事与肤浅芜杂的娱乐充斥我们的生活,喧嚣浮躁也便占据了我们的心。普通人平时难于受到诗意的熏陶,而这一场“诗歌朗诵会”将诗与诗意带到了普通人身边。为了这场活动,理发师或许会对飘落的发丝生发浪漫想象;快递员或许会欣赏路边风景,在奔波途中构思自己的诗作…… 当他们平凡的生活化作不平凡的诗句,当诗歌走进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诗意也便不知不觉中浸润了他们的心。当诗歌不再只是阳春白雪,而是变得下里巴人,能从普通人口中吟出,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便能以诗意之眼看世界,诗意之心待世界,那喧闹浮躁之气,那烦闷枯燥的普通生活,便也能清静几分。 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不仅诗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使诗歌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古时有屈原临江而吟,李白对酒当歌,诗歌好像缺席了我们的时代。究其本因,是现代诗歌并未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李白之诗唱出了人们心中蓬勃豪迈之气,被众人接受;柳词道出普通人的离愁别绪,因而人人皆能歌柳词,其词得以壮大。现代诗歌同样如此,若不能走进民间,便只能成为苍白的字眼,只有落满灰尘无人问津的命运。而今类似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却将诗歌的种子洒进民间的土壤,让诗歌的生命力得以展现。 所以,让这场诗歌朗诵会成为一个契机,一个开始,一个启发,让我们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播撒诗意,收获充满生命力的诗歌。 【解析】写作是两选一的作文。选一,半命题作文,选二自拟题目,无论选哪个题目,都要与“诗”有关,可以写自己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一句诗,还可以发表对诗的看法。可以叙写事情,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建议选第一个半命题作文,比较好写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揭示寓意,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定计渡江。诸将请直趋集庆。太祖曰:“取集庆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镇,守必固,牛渚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可必克也。”六月乙卯,乘风引帆,直达牛渚,拔之。采石兵亦溃,缘江诸垒悉附。

遂乘胜拔太平,执万户纳哈出。总管靳义赴水死,太祖曰,“义士也”,礼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    ,军中肃然。

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

(选自《明史·太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集庆]与下文中“采石”“牛渚”“太平”“蒋山”均为地名。②[诸垒]指各防护点的驻军。③[万户纳哈出]万户,官职名称;纳哈出,人名。元朝末期辽阳行省实际统治者。④[靳义]元朝太平路总管。⑤[徇]示众。⑥[渎扰]昏乱、不安定。⑦[安堵]安定地生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牛渚前大江______

(2)江诸垒悉附______

(3)其各安堵如______

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牛 渚 前 临 大 江 彼 难 为 备 可 必 克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

4.“有卒违令,斩    徇,军中肃然”,句子中的横线处所填词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5.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起义前,陈涉吴广“先威众耳”,因而得到了士卒的拥护响应;文中的太祖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请联系《陈涉世家》和本文,具体说说陈涉和太祖分别采取了什么做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暮春送客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①凤城,即国都长安。

1.两首诗点明暮春时节的意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2.同样面对春之将去,诗人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意说一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桥边的老人

[美]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乙)我见到了海明威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海明威的作品全都显现了他如昙花一现般灿烂的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对技巧那种严格的掌控所建构出的内在张力,在长篇小说广泛而冒险的范围中无法维系下去。这是他出类拔萃的特质,也是他不该企图逾越的局限。就因为如此,海明威的余文赘语比其他作家的更显眼,他的小说就像是写过了头、比例不相称的短篇小说。对比之下,他的短篇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正是其神秘优美之所在。当代大作家博尔赫斯也有同样的局限,但他懂得不要贸然逾越。

②弗朗西斯·麦康伯一枪射死狮子,可以说给读者上了一堂打猎课,但也正是写作方法的总结。海明威在一篇短篇小说中描写一头来自里瑞亚的公牛,从斗牛士胸前擦过,又像“转角的猫”似地快速跑回来。容我斗胆一言,我相信这样的观察,就是那种最伟大的作家才会冒出来的傻气小灵感。海明威的作品充满了这种简单而令人目眩的发现,显示此时他已经调整了他对文学写作的定义:文学创作犹如冰山,有八分之七的体积在下面支撑,才会扎实。

③对技巧的自觉无疑是海明威无法以长篇小说著称,而以较工整的短篇小说扬名立万的理由。谈到《丧钟为谁而鸣》,他说并没预先计划好故事架构,而是每天边写边想。这用不着他说,看也看得出来。对比之下,他那些即兴创作的短篇小说却无懈可击。就像某个5月天因为暴风雪,使得圣伊西德罗庆典的斗牛表演被迫取消,那天下午他在马德里的自助式公寓写了三个短篇小说,据他自己跟乔治·普林顿说,这三篇分别是《杀人者》、《十个印第安人》和《今天是星期五》,全都非常严谨。照这样说来,我个人觉得他的功力最施展不开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雨中的猫》。

④虽然这对他的命运似乎是一大嘲讽,我倒觉得他最迷人最人性的作品就是他最不成功的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就像他本人透露的,这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说,不料误打误撞成了长篇小说,很难理解以他如此卓越的技巧,会出现这么多结构上的缺失和方法上的错误,极不自然,甚至矫揉造作的对话,竟然出自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此书在1950年出版,遭到严厉批评,但这些书评是错误的。海明威深感伤痛,从哈瓦那发了一封措词激烈的电报来为自己辩护,像他这种地位的作家,这么做似乎有损颜面。这不只是他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具个人色彩的长篇小说。他在某一秋天的黎明写下此书,对过往那些一去不回的岁月带着强烈的怀念,也强烈地预感到自己没几年好活了。他过去的作品尽管美丽而温柔,却没有注入多少个人色彩,或清晰传达他作品和人生最根本的情怀:胜利之无用。书中主角的死亡表面上平静而自然,其实变相预示了海明威后来以自杀终结自己的一生。

⑤长年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对他又如此热爱,会让人分不清小说和现实。曾有许多日子,我在圣米榭勒广场的咖啡厅看上老久的书,觉得这里愉快、温暖、友善、适合写作,我总希望能再度发现那个漂亮清新,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斜过脸庞的女孩,海明威用文笔中的那种无情的占有力量,为她写道:“你属于我,巴黎属于我。”他所描写的一切,他曾拥有的每一刻都永远属于他。每回经过欧德翁大道12号,就会看到他和西尔维亚·毕奇在一家现在早就变了样的书店聊天消磨时间,直到傍晚6点,詹姆斯·乔伊斯可能正好经过。在肯亚平原,才看了一次,那些水牛和狮子还有最秘密的打猎秘诀就归他所有了,斗牛士、拳击手、艺术家和枪手,一出现就纳入他的麾下。意大利、西班牙、古巴,大半个地球的地方,只要提过,就给他侵占了。哈瓦那附近的小村子寇吉马是《老人与海》那个孤独渔夫的家,村里有块纪念老渔夫英勇事迹的匾额,伴随着海明威的箔金半身像。费加德拉维吉亚是海明威在古巴的避难所,他死前没多久还在那儿住过,阴凉树下的房子还保持原状,里面有他各式各样的藏书、打猎的战利品、写作台、他巨大的肖像剪影,还有他周游列国收集来的小饰品,这些都是属于他的,但凡曾被他拥有的,就让他赋予了灵魂,在他死后,带着这种灵魂,单独活在世上。

⑥几年前,我有缘坐上了卡斯特罗的车,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文学读者,我在座位上看到一本红皮小书。卡斯特罗告诉我:“这是我景仰的大师海明威。”真的,海明威在死后20年依然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就像那个早晨一样永恒不灭然而又昙花一现,那应该是个5月天,他隔着圣米榭勒大道对我说:“再见,朋友。”

(节选自加西亚·马尔克斯《我见到了海明威》)

【注】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甲)文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甲)文,分析“我”这一人物的形象。

3.阅读(甲)文,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中“仅有的”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甲)文中有两处关于“注视”的描写,看似闲笔,却用意颇深,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1)“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2)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5.阅读(乙)文,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长于技巧,所以短篇小说都非常成功,而长篇小说却乏善可陈。

B.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的效率极高,一个下午便可完成三篇;但他对于生活的认识却很肤浅:在肯亚平原,才看了一次,那些水牛和狮子还有最秘密的打猎秘诀就归他所有了。

C. 在圣米榭勒广场,“我总希望能再度发现那个漂亮清新,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斜过脸庞的女孩”。作者认为,长年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对他又如此热爱,会让人分不清小说和现实。

D. 海明威的作品全都显现了他如昙花一现般灿烂的精神,可见海明威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传世经典。

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海明威是借助“冰山”原则进行创作的,因而他的作品也就显得极为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感情无论是恐惧、悲愤还是失望,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中,这些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海明威以简洁有力的对话、干净的修辞、自然的韵调,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节选自张华《海明威小说的创作风格》)

(1)阅读(乙)文,说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如何评价海明威创作所依从的“冰山”原则的?

(2)(甲)文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读者只能通过“我”对故事进行了解;“我”的视野是有限的,读者就不可能知晓故事的全貌。这样一来反而“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去联想“冰山”那水下八分之七的体积。请结合链接材料,从景色描写、人物动作或语言描写中任选一个角度,从(甲)文中举一例来阐述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他,为献投名状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舍难分;他,在晁盖死后,与吴用、公孙胜拥立宋江为新寨主;他,生擒扈三娘,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他是______

A.李逵    B.鲁智深    C.石秀    D.林冲

(2)每一次远行都是成长。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名著中的具体情节内容,谈谈“远行”对于该人物的意义。

A简·爱  B祥子  C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