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通过 “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颜色交接之处像是“铁”的颜色,表现了蒲公英为了儿女而坚强的生命。(2)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文中的情感应该与母亲有关,看到了蒲公英对子女的爱而想到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由冬日的午后我看到一棵极富生长态势的蒲公英而想起了自己同样刚强坚毅的母亲,全文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致敬。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划分段落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蒲公英和母亲的品质共同点是:为了儿女无私付出,时刻牵挂儿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2.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上文,用“不必说____也不必说____单是___写一段话。

4.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5.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个人物)_________,这个人物出自(哪部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该书作者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讲人应该有志向,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改变心志,要坚定信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 《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