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的两个题目选择一个作文。 (1)请以“想要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

从下面的两个题目选择一个作文。

(1)请以“想要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进行写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条理清楚,字迹工整美观。

 

想要说声谢谢你 我们沐浴在亲情的阳光里,亲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爱传递给我们。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对我那浓浓的爱。 记得那年,我得了阑尾炎,上吐下泻的,那感觉非常难受。因为当时是在学校,所以老师让妈妈把我接回了家。妈妈带我到小区楼下的诊所看了看,医生说让我留在那里打点滴。 我躺在病床上,看着液体一滴一滴的往血管里流。突然,我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向这里匆匆赶来。到了跟前才发现是我的爷爷奶奶,奶奶坐在跟前不停地问我:“怎么回事?咋会得阑尾炎嘞?是不是吃啥东西吃坏了?!你打小就爱挑食,咋这么不注意身体嘞?”面对这一连串的关心问语,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奶奶看到这情况,连忙把我那只正在打点滴的手放在她的手心里,问我:“怎么了乖?咋哭了?是不是疼啊?”我笑着说:“奶奶,我没事,不疼,真的!” 奶奶一拍脑袋,好像是忘了一些事又突然想了起来,紧接着说、;“你瞧我,光顾着问你了,都把汤的是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我随着奶奶的手望去,有个保温桶,里面装的是奶奶来之前给我煲的粥。 奶奶拿起勺子,然后一勺一勺的喂给我吃,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奶奶这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非常感动。其实在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流都会将他们的爱传递到我们心灵的最深处。 我一直非常想对奶奶说出那句一直不敢说的话:“奶奶,谢谢你!”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想要说声谢谢你”。这是一道人文性、情感性较浓郁的标题,质朴,真切,让我们有话可说可写。“谢谢”是一种心灵的颤动,它是我们都曾体验过感受过的,更是我们珍藏于心的情愫,所以在构思、行文、主题的倾向性上一般不会出现偏颇。作文前要注意:选材应真实。要尽量选取自己最为熟悉、感触最深、影响最广、意义最特别的事例来组织材料,切不可虚构故事,滥发娇柔做作的情感。立意应高远。“你”的范围广泛,若写感谢老师、同学、父母似乎有点落入俗套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好,“文忌千人一面”,类似的材料已不再新鲜,恐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若从人生、社会等角度来写,则会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一次沐浴和洗礼。作文标题(二)“你是我最____________的人”。仔细审清题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人”,而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所选的任意一个词语则是修饰语。学生容易忽略的是对所选词语的限定,一是说明文章要写的人物对象不能只是一般的人,而是对自己的成长有所贴心、感激、牵挂、欣赏的人。二是不要泛泛而谈,要把人物写详细、具体。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中的 “你”,指的是单数,而不是复数。确定写作对象后,深入挖掘内涵,写有意义的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查看答案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查看答案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⒒)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⒓)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1)“我”想吃螃蟹;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亲捞起螃蟹;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查看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如外人:       ②余人各复至其家:

之哭也:        ④何为不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青子矜,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10)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粉身碎骨,仍馨香品格不改,精神犹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