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渺远 帷幕 海枯石烂 大沏大悟 B....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渺远    帷幕    海枯石烂    大沏大悟

B. 思慕    腐蚀    天衣无缝    戛然而止

C. 冗杂    迁徙    人情事故    目空一切

D. 携带    偏僻    销声匿迹    草长鹰飞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大彻大悟”;B.正确;C.应为“人情世故”;D.应为“草长莺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sù)  旋(wò)   泽(zhǎo)  辈(hánɡ)

B. 立(yì)  装(zhì)  静(tián)  然(qiānɡ)

C. (qī)  裂(jūn)  默(jiān)  争(sònɡ)

D. (sè)  悬(chū)  掇(cuān)  猎(shòu)

 

查看答案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文题(1)有你真好

文题(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猎人在湖边布下罗网,许多鸟都落网了,这些鸟都很大,带着网飞走了,猎人跟在鸟后追赶,一个农夫看了说“你能追上鸟吗?”猎人回答”如果只有1只鸟,那我是没办法把它捉住,但像现在这样,我是十拿九稳的。”后来证明果然如此。因为天一黑,那些鸟各自要朝自己的方向飞回去,一只要去森林,一只要去沼泽,一只要去田野,到头来一起连网掉到地上,猎人便把它们捉住了。如果在关键时刻能够放下一己私利,做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也许鸟儿们的命运就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拯救。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管。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扣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 的热潮。

标题:

(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有,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4)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

夏天炎热的告别;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以上选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__

2.人生得意须尽欢,神仙也不例外,当猴王与众正在欢饮时,是什么原因使孙悟空怒火中烧,直打上天门?

3.为什么孙悟空认为让他做弼马温是“藐视”他?他得知真相后的一系列举动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木虫鱼

莫言

很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是不对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也还是有欢乐,当然所有的欢乐大概都与得到食物有关。

那时候,我六、七、八岁,与村中的孩子们一起,四处悠荡着觅食,活似一群小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当然也不例外。

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地势低洼,水汪子很多,荒草没膝。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时,我们在那里挖草根剜野菜,边挖边吃,边吃边唱,部分像牛羊,部分像歌手。我们是那个年代的牛羊歌手。

我们最喜欢唱的一支歌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曲调千变万化,但歌词总是那几句:一九六零年,真是不平凡;吃着茅草饼,喝着地瓜蔓…… 茅草饼是高级食品,并不是天天人人都能吃上。

地瓜蔓就是红薯的藤蔓,用石磨粉碎后熬成粥,再加点盐,这粥在当时也是稀罕物,不是人人天天都能喝上。我们歌唱这两种食物,正说明我们想吃又捞不到吃,就像一个青年男子爱慕一个姑娘但是得不到,只好千遍万遍的歌唱那姑娘的名字。我们头大身子小,活像那种还没生出翅膀的山蚂蚱。

荒年蚂蚱多,这大概也是天不绝人的表现。我什么都忘了,也忘不了那种火红色的、周身发亮的油蚂蚱。这种蚂蚱含油量忒高,放到锅里一炒滋啦滋啦响,颜色火红,香气扑鼻,撒上几粒盐。味道实在是好极了。

我记得那几年的蚂蚱季节里,大人和小孩子都提着葫芦头,到草地里捉蚂蚱。开始时,蚂蚱傻乎乎的,很好捉,但很快就被捉精了。开始时大家都能满葫芦头而归,到后来连半葫芦也捉不了了。只有我保持着天天满葫芦的辉煌纪录。

我有一个决窍:开始捉蚂蚱前,先用草汁把手染绿。就是这么简单。油蚂蚱被捉精了,人一伸手它就蹦。它们有两条极其发达的后腿,还有双层的翅膀,一蹦一飞,人难近它的身了。我暗中思想,它们大概能嗅到人手上的气味,用草汁一涂,就把人味给遮住了。我的决窍连爷爷也不告诉,因为我奶奶搞得是按劳分配,谁捉到的蚂蚱多,谁分到的吃食也就多。

吃罢蚂蚱,很快就把夏天迎来了。夏天食物丰富,是我们的好时光。那三年雨水特大,一进六月,天就像漏了似的,大一阵小一阵,没完没了的淅沥。庄稼全涝死了。洼地里处处积水,成了一片汪洋。有水就有鱼。

各种各样的鱼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品种很多,有一些鱼连百岁的老人都没看到过。我捕到过一条奇怪又妖冶的鱼,它周身翠绿,翅羽鲜红,能贴着水面滑翔。它的脊上生着一些好像羽毛的东西,肚皮上生着鱼鳞。所以它究竟是一条鱼还是一只鸟,至今我也说不清。前面之所以说它是条鱼,不过是为了方便。这个奇异的生物也许是个新物种,也许是一个杂种,反正是够怪的,如果能养活到现在,很可能成为宝贝,但在那个时代,只能杀了吃。可是它好看不好吃,又腥又臭,连猫都不闻。

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北京市场上看到的那些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

传说有好多种吃泥鳅的奇巧方法。我听说过两种:一是把活泥鳅放到净水中养数日,让其吐尽腹中泥,然后打几个鸡蛋放到水中,饿极了的泥鳅自然是鲨吃鲸吞。待它们吃完了鸡蛋,就把它们提起来扔到油锅里,炸酥后,蘸着椒盐什么的,据说其味鲜美。二是把一块豆腐和十几条泥鳅放到一个盆里,然后把这个盆放到锅里蒸,泥鳅怕热,钻到冷豆腐里支,钻到豆腐里也难免一死。这道菜据说也有独特风味,可惜我也没吃过。泥鳅在鱼类中最谦虚、最谨慎,钻在烂泥里,轻易不敢抛头露面,人们却喜欢欺负老实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茫茫大地鱼虾尽,又有螃蟹横行来。俗话说“豆叶黄,秋风凉,蟹脚痒”。在秋风飒飒的夜晚,成群结队的螃蟹沿河下行,爷爷说它们是到东海去产卵,我认为它们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盛大的会议。

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夜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耐心等待,最忌咋呼。我曾跟随本家六叔去捉过一次螃蟹,可谓新奇神秘,趣味无穷。

白天,六叔就看好了地形,悄悄的不出声。傍晚,人散光了就用高粱杆在河沟里扎上一道栅栏,留上一个口子,口子上支一个口袋网。前半夜人脚不静,螃蟹们不动。耐心等候到后半夜,夜气浓重,细雨蒙蒙,河面上长升着一团团雾,把身体缩在大蓑衣里,说冷不是冷,说热不是热,听着噼噼嗤嗤的神秘声响,嗅着水的气味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借着昏黄的马灯光芒,看到它们来了。它们来了,时候到了,它们终于来了。它们沿着高粱杆扎成的障子哧哧溜溜往上爬,极个别的英雄能爬上去,绝大多数爬不上去,爬不上去的就只好从水流疾速的口子里走,那它们就成了我和六叔的俘虏。

进入冬季就有点惨了。冬天草木凋零,冰冻三尺,地里有虫挖不出来,水里有鱼捞不上来,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我们很快便发现,上过水的洼地面上,有一层干结的青苔,像揭饼样一张张揭下来,放到水里泡一泡,再放到锅里烘干,酥如锅巴,味若鱼片。吃光了青苔,便剥树皮。剥来树皮,刀砍斧剁,再放到石头上砸,然后放到缸里泡,泡烂了就用棍子搅,一直搅成浆糊状,捞出来,一勺一勺,摊在鏊子上,像摊煎饼一样。

从吃的角度来看榆树皮是上品,柳树皮次之,槐树皮更次之。我们吃树皮的过程跟蔡伦造纸的过程很相似,但我们不是蔡伦,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食( )             藤(  )         笨  (   )       树(   )

2.开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但在文中作者却说“很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是不对的。”,这样写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3.在能把人饿死的年代,人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本文作者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用富有童心童趣的笔触把那段岁月描写的生动有趣。请简要概括富有童心童趣的两个情节。

4.“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地势低洼,水汪子很多,荒草没膝。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联系后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里是“食库”和“乐园”?

5.莫言的语言幽默生动,亲切自然。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夜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耐心等待,最忌咋呼。

6.“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北京市场上看到的那些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独立成段,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7.寻找“草木虫鱼”这些食物,的确给作者的童年带来很多快乐,但我们依然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那份“含泪的笑”。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还在表达另一种情感。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作者隐含在欢乐之中的另一种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