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①天气预报是怎样测定的?为什么有时会报不...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①天气预报是怎样测定的?为什么有时会报不准呢?

②为天气预报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气象卫星。它所携带的拍摄镜头通常聚焦在地球上时是一个1平方公里见方的“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卫星不断地拍摄,一个个点逐渐连成线,经过25分钟,整个地球的图像都可以被拍摄下来。

③卫星会将这些图片发送回地面,由地面系统处理。对于接收图像的气象工作者来说,传回的每一张图的获取时间、纬度、精度等信息都是事先根据卫星设定程序计算好的。将所有的图片拼合在一起再对比资料,就可以找到例如北京上空的云图。

④与此同时,卫星上安装的各种气象遥感器也会将接收和测量到的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由于辐射会和大气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辐射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地面系统利用卫星观测到的辐射,反过来可以推出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状态,大气中云的物理状态。

⑤北京站负责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信息发送给全国所有的气象台站。这个时候,各地气象台站还要根据各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从而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根据这些气象信息,气象部门目前可以相对准确预告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的天气。

⑥但是,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受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夏季,降雨过程复杂多变,经常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加大了预报员对天气判断的难度。今年我国遭遇大范围干旱天气,去年还有气象专家推测今年夏季会提早到来,但是直到4月底,北方的天气依然相对较冷。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当时很多人指责气象部门没有及时预报。

⑦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2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目前,发达国家也只掌握了200年内相对详细的天气观测资料,而我国在1951年才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气象台站网,对气象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所以天气预报也经常会出现误差。我们将会研发更为先进的气象卫星和相关气候监测系统,相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1.对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因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气候变化非常复杂。

B. 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不够。

C. 气象部门的预报不及时。

D. 我国未能完全掌握气象规律。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依次写了天气预报诞生的流程、天气预报有时报不准的原因,采用了逻辑顺序,条理清晰。

B. 第⑤段中的“这些气象信息”是指北京站处理和分析后发送给全国各地的气象信息。

C.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候系统的复杂程度,令人信服。

D. 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词严密、准确,“目前”强调“当前”,“相对”意思是“非绝对”,都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3.根据文章内容,概说我市的天气预报是如何诞生的。

 

1.C 2.B 3.(1)地面系统对气象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拼合,对比:(2)地面系统根据气象遥感器传送给地面站台转换电信号,反推地球,大气等状态后的气象信息发送给全国所有的气象台站。(3)北京站将处理和分析,(4)市气象台站分析各个气象观测点搜集的数据:推算出我市地面近日的天气情况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⑦段“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2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可知,C项“气象部门的预报不及时”的说法不正确。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⑤段“各地气象台站还要根据各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从而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可知“这些气象信息”指的是各地气象部门“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故B不正确。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并理解第②至⑤段的内容,提炼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即可解答此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使牧牛______

(2)因______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三个地方用“|”标出来。

家 贫 益 自 刻 厉 举 乡 试 卒 业 国 子 监。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 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 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 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例句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清明节期间防止安全不出现问题。(删掉 “防止”)

B. 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删掉“在”和“后”。)

C. 近年来广东各地积极挖掘和培育身边的各类道德典型和好人好事,形成了人人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把“风尚”改为“风气”)

D.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要”改为“能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这无可置疑,必须坚持。

B. 教师在课堂上应在学生习以为常的地方挖掘出新东西来,这样才有吸引力。

C. 铃声一响,一身西装的肖鹰教授便正襟危坐地走上讲台。

D. 父亲失业后,整日里长吁短叹,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