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保尔不知不不觉走到...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保尔不知不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进行的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      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尔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他是受母亲的影响走向革命道路的。

B. 修筑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在达雅的帮助下保尔完成了小说的创作。

C. 保尔在烈士墓前悼念战友时,感悟出了积极的生命意义,这也是他一生都恪守的人生原则。

D. 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最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3.有人说,在新时代,与其做保尔,不如做比尔(即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你怎么看?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你的看法。

 

1.奥斯特洛夫斯基 2.A 3.示例:我不赞同这个观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主人公保尔这么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阅读全书不难发现,他的精神性格对于现今都有重大的影响,他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更是应该并且逐步成为青少年永恒的精神坐标……他的精神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新时代依然需要保尔的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小说。主人公保尔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前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据此常识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走向革命道路的。据此,选项A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作答时注意表达的观点要体现积极健康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C. 《庄子》是庄周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从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们不难看到庄子的机敏和幽默。

D. 《小石潭记》节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______”的欣快欢畅里;幸福在常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宁静幽深里。

(2)诗言志。柳宗元被贬永州,所见之景“凄神寒骨,__________”,心情寂寞,意境凄清;苏轼被贬黄州,依然孤高自诩、蔑视俗流,“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李白送别友人,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辽阔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语文旅行,我们发现,八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在鲁迅的《社戏》里,从不dài____慢客人的小伙伴们,让我感受到了纯洁的友情;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我们感受到“眼泪在眼kuàng____里打转”的爱国情怀;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学到了丰富的农yàn____和专业的物候学;我们还跟随阿西莫夫先生一起追sù____到了恐龙灭绝的年代。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芳华,汉语词汇,亦作“ 芳花 ”。其释义有:1、香花。2、美好的年华。3、茂美。芳华,源自内心的梦想与希望。在这个活力四射、精力充沛的年华,在这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时代,我们心中的芳华,那么纯粹,那么美好,值得我们去呵护,去滋养。让我们在这份芳华的陪伴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芳华人生。 

请以“这才是我们的芳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阿里在纽交所上市之时,马云和他的合伙人都穿着印有“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字样的T恤。马云从一个“阿甘”般的少年到“铁嘴”的大学老师,从大洋彼岸意外“触网”到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站,从50万元艰难起步到打造一个震撼世界的互联网王国。是他,用睿智与汗水实现了梦想。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略说“知人”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人难,难的是了解人内在的品德。伪劣商品难辨,因为它有迷惑人的包装;伪善小人难识,因为它有欺骗人的假言。而知人之难,并不只在于识别伪善小人,还在于人性之复杂——说假话有时是为了怕伤人,回避真相有时是为了保全真情,岂能一概否定?所以,中国古代把“知人”当成最高的智慧,《书经》说“知人则哲”,《老子》说“知人者智”。

②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文中子》说:“君子先择而后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多怨。”《战国策》江乙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择友,当择其德,唐孟郊《审交》诗:“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惟当金石交,可与贤达论”——这些都是择友的经验之谈,经过、见过、受过,才总结出来的。

③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孔子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子夏三年丧毕,去见孔子,孔子给他琴,让他奏乐。子夏拂弦,侃侃而乐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情绪低落,弹奏得过于压抑。”孔子说:“子夏够得上是君子。”闵子骞三年丧毕,也去见孔子,孔子也给他琴,让他奏乐,闵子骞拂弦,切切而悲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忘记悲伤,弹奏得过于欢乐。”孔子也称赞他是君子。同样三年丧毕,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他们一个哀未尽,一个哀已尽。孔子知道他们既能用真实的情感来弹奏,又能把这种情感加以理性的解释。像孔子这样细腻的老师,怎能不培养出优秀的七十二弟子?可是,社会越来越复杂,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时一事,又怎能了解学生的一世?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置酒,宴席之上,他问群臣:“我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什么?项羽所以失天下,又是因为什么?”臣子们的答复,他都不满意。最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项羽唯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个故事首先说的是用人,嫉贤妒能,唯愚是举,当然是胜利之大忌;可是,用人首先在知人,刘邦若不能把张良、萧何、韩信的德才了解得那么透彻,把他们从芸芸众生中挑出来,焉能任用他们建功立业?

⑤知人确实很难。人们常说多数人“心里有杆秤”,又说“日久见人心”。陆游有两句名言:“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然而欲知真相,公论尚需长久;欲晓一心,还要先见众心,这都是不容易的。有时候,急于结交和用人,等不得那么久,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吃亏、误事、受气、遭罪,哭都来不及。所以就有发明“测谎器”、动用“特异功能”来分辨人好坏的梦想。只是高科技虽已有可能“克隆”人,要从人的心里掏出真伪、优劣来,恐怕一两代人还等不到。唯一能依靠的,是修养出衡量人的自身境界,把握好判断人的正确标准,历练出观察人的犀利眼光。

⑥知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如何知人是难以定出一套范式的,但古人有些知人的经验倒可以参照。先秦诸子中,庄子是大家公认看问题很透彻的,他提出以“九征”观察人的经验。所谓“九征”,就是把人放在最容易显出真面目的环境下,多方面去考察他的各种品德。这可给贤能者以表现的机会,也可给不肖者以暴露的机会,最终能将贤与不肖分清。

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马各有其用,何须都日行千里?仅仅识得千里马,也还不够;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5日24 版)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根据上下文结构和第④段主要内容,在第④段句首填上分论点。

3.第②段加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选文语言在严谨之余,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⑤段中列举出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能读懂议论文,并根据文意续写,是阅读能力升华的一种表现。现在请在结尾横线处补上一句话,为文章作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