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颗糖,一世暖 张君燕 ①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颗糖,一世暖

张君燕

①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

②每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

③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

④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缘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一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⑤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学,才结束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

⑥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她换上新衣服,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宝的亲生母亲。

⑦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提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给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

⑧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早已溶解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

(选自《情感读本·生命篇》2017年第1期)

1.梳理②~⑦段内容,仿照示例,补充概括文章写了“小颜”的哪几件事。

(1)______→轻咬半块糖,开心感激→(2)______→考上大学,庆幸感叹→(3)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

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他们最终落荒而逃。

4.联系全文,从结构上和内容上简要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1.(1)远望吃糖,恋恋不舍(2)怒打同学,勇敢仗义(3)侍奉病母,无怨无悔 2.“蔓延”原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文中写出了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甜味渗透在味蕾上的美妙感觉,表现出“我”心情的愉悦。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颜”愤怒的样子,表现了他内心的激动愤慨。 4.内容上,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生活中要学会珍惜感恩别人给予的微小帮助的感悟;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事件内容的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按文章的行文线索找出相关的事件,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全文记叙了小颜的故事,写了五件事:②段写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舍得离开;③段写我轻轻咬下半块糖,小颜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④段写小颜和他扭打起来,勇敢仗义;⑤段写小颜考上了大学,我们都替小颜庆幸;⑥⑦段写毕业之后的小颜毅然回到了家乡,悉心侍奉母亲。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阅读语句,了解内容可知,“蔓延”原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文中写出了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甜味渗透在味蕾上的美妙感觉,表现出“我”心情的愉悦。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此题所给的句子,可抓住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如对比手法:将“平时看似柔弱”与“超强”对比,突出强调小颜的“感恩”之心。句子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小颜”比作“发怒的豹子”,突出了小颜的愤怒与无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解释加点的字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______

(2)卿今者才略______

(3)即刮目相待______

(4)永发愤读书______

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5.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 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题文)古诗文默写。

(1)_____,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人有品,花亦有德。请写出两句赞颂花的品德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边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⑤⑥    C. ⑤⑥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