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阻绝  

②属凄异   引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1.①逆流而上  ②延长 2.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①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②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甲文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时期 乙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霞客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最近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②句意: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引”,延长。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来划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以”,认为;“许”,表约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题文)古诗文默写。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月7日电,《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终于落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冠军武亦姝连创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晴表现,获得了“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荣誉。随着该节目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一波品读诗词的热潮。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相信你一定认真阅读了这部名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②             

(2)《朝花夕拾》是一部冷峻之中有深情的作品,其中两个女人——阿长与衍太太,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在鲁迅父亲临终前,让鲁迅大声叫喊,使父亲在痛苦中死去。她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令人鄙视和厌弃。而阿长却留给了鲁迅和我们温暖的感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阿长写一段点评。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 ②③⑥④①⑤    B. ②⑥③④⑤①    C. ④①⑤②⑥③    D. ④⑤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