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化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乃至教我们打篮球、跳绳的体育老师,都是苏州城里头名校的名师。今天再要找到这样一所学校,我以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讲,本人在文革中受到的教育是“盛宴”,是“满汉全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小小的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的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绝对不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我讲过的孩子们就一定懂了,不用再去复习的,所以他讲过的课永远是一条直线,起点在哪儿,那么就从哪个地方出发。

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他在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那些老师们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比如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性格非常缓慢,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形容过他说,有一天他的衣服着火了,他首先会问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数学老师。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选自《读者》2016.23)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稚(_______)(2)臃(_______)(3)(_______)(4)(______)

2.本文的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文章的前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其他老师?

3.文章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5.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答题空1】(1)zhuō 【答题空2】(2)zhǒng 【答题空3】(3)cā 【答题空4】(4)míng 2.(1)交代我的语文老师出现的大背景。(2)衬托,用其他老师与语文老师相互映衬,更加突出语文老师的学养深厚。 3.(1)用两节课,阐释什么是语文。(2)语文课上提醒我们观察、感受、体会不同的雨。(3)指导我写作文。 4.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生气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对老师的不满。 5.(1)高度评价了语文作为学科的重要性和语文老师的重要作用(2)表达对我的语文老师的赞美、敬佩之情(3)呼应文题,升华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铭”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安排材料的意图。通读全文后再作答。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可文章的前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其他老师。主要是为了起到衬托的效果,用其他老师与语文老师相互映衬,更加突出语文老师的学养深厚。这在写主人公常用的手法,也是一种侧面烘托。 3.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语文老师”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语文老师”在课上与课下发生的几个事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

公车连征不至。桓帝时,乃备玄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至亭,亭长以韩征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以寿终。

(选自皇甫谧《高士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

【注释】①公车:驿站公用的车②玄纁安车:带着礼品,驾着安车③发:征调④释驾:卸下牛⑤因:趁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乃许诺__________

(2)此自老子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

3.简要分析韩康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________(朝代)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回答作者“解衣欲睡”之时,为何又“欣然起行”?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不少于60字)

5.有人评价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 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为我们阐释了爱的内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作者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精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的春夏之景。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尽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天涯游子之悲。

 

查看答案

《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请你以“恩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明写或暗示自己的姓名和所 在的学校、班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诗中多次用到“宛”字,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