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2.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3.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1.“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 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 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表示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农谚都与物侯知识有关,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 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第六段,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来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使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 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屋舍俨然

(2)黄发垂髫

(3)颖脱不

(4)亦雅咏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鲜美  古义:     今义: 

(2)交通  古义:     今义:

(3)妻子  古义:     今义:

(4)绝境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出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2.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3.4.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 ③①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