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

责,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使用有误,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句中指的是观光购物的人多,但不是聚在一起,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B.使用有误,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该成语含贬义,用于此处不恰当。C.使用正确,敷衍塞责: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D.使用有误,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该成语是贬义词,所以用于此处不恰当。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育(yùn)    潮(xī )    雾(ǎi)      目孔一切

B. 簌(sù)     追(shùo)   猎(shòu)    添衣无缝

C. 石(yǔn)    粗(cāo)    沟(hè)      销声匿迹

D. (yàn)    遗(hái)    山(lín)     海枯石烂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你是我隔着时空的亲人、朋友,你是我远离已久的老家、母校,你是我许多年前日夜相伴的一本旧书、一把破吉他,你是……岁月愈久,我对你的怀念愈深。

请以“你,让我怀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应用文写作。

    2018年4月20日上午,春晖中学801班学生丁一做完课间操,在操场上捡到一个红色的皮质钱包,包内装有220元人民币,一个u盘。请你帮他写一张失物招领启事,以便失主联系。

 

查看答案

与史郞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郞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 心乐之  诵明月之诗

C. 潭西南而望  扣舷而歌之    D.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写作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