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作响的悠悠的牛铃。而一辈子让我难以忘却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②清晨,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③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松,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

④母亲总是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饭。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深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在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⑤我小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她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宝,猷宝,喝汤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轻轻呼唤。

⑥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⑦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是如何与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所以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⑧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宝……回来呀……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像一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了深山。在那静静的深山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儿子的灵魂啊!

⑨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出现了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宝……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呀……”

⑩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当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时,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11)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吗?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12)哦,永远的故乡!

(13)哦,永远的呼唤!

1.本文多处回忆了母亲的呼唤,请简要概括地分点写出来。

2.读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宝…… 回来呀……”

  (2)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3.文中反复写到了月亮,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许多作家都将自己对母亲深厚的感情融入到了他们笔下的描写文字中,描绘出一个个不同的母亲形象。请你仿照下面其中的一个语段,结合上文的内容,描写文中的母亲形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语段一: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林莉《小巷深处》

语段二: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1.呼唤“我”起来看牛;在“我”生病的时候呼唤“我”吃药;在“我”发高烧的时候到夜晚的深山高声呼唤,为“我”叫魂。 2.(1)这是对母亲的叫魂时的细节描写。“嘶哑”一词写出了母亲叫魂的时间之长,用力之大;“虔诚”一词写出了母亲心中希望儿子病好、健康的强烈愿望,刻画出具体感人的母亲形象,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2) “回音壁”一词在文中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故乡对游子的牵挂,,以及孩子对母亲、游子对故乡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3.文中多次出现月亮,点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故乡宁静、祥和的气氛,烘托了母亲的形象,也是故乡的象征,是作者抒发对母亲、对故乡情感的寄托物。 4.示例:在我放牛的时候,母亲踏着露珠上山给我送饭;在我生病的时候,母亲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我;在我发高烧的时候,母亲呼唤我的名字,跑到山里为我“招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文中母亲的呼唤一共有三处:第一处在第三节,呼唤“我”起来看牛;第二处在第六节中,在“我”生病的时候呼唤“我”吃药;第三处在第九、十节,在我发高烧的时候,在夜晚的深山高声呼唤,为“我”招魂。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结合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2)从比喻的修辞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作答时要综合文章中描写月亮的语句和主旨进行综合分析。 4.试题分析:仿写句子,要求根据文中的情景,描写出文中母亲的形象。可以就文中的母亲的三次呼唤来写。要符合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并且语句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文段中的“你”是指名著《傅雷家书》中的_________。  这是一部__________(体裁)文学名著。 

②结合原著,联系实际,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选入课文的小说有《社戏》、《故乡》、《藤野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

B. 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其《沙乡年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

C. 《诗经》,共305篇,称为“诗三百”。它与《书》、《礼》、《乐》、《春秋》合称为“五经”。

D. 《核舟记》选自明代张潮编撰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查看答案

以下不属于古代人物字号的一项是(      )

A. 太元    B. 太白    C. 子厚    D. 元亮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处处_____________       (2)便扶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_____________  (4)其两膝相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