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着装也要有文化 郭超 ①前一阵子,一位女记者在德国现场报道一起飞机失事的后续进展...

着装也要有文化

郭超

①前一阵子,一位女记者在德国现场报道一起飞机失事的后续进展时身着红衣,引起人们的指摘,有网友批评说,你哪怕披一白床单,也别大红风衣面对尸骸呀,逝去的生命也应该被尊重。也许她是无心之失,但作为媒体工作者,在着装上犯忌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无独有偶,近日,国内某知名时装周冒出来个“光头姐”,在网络上一夜走红。花臂、光头、透视、蕾丝、大金链子……让人直呼“毁三观”。据悉,“光头姐”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如此“出位”,她平常的穿着打扮一贯“先锋”“前卫”,并以自己引领潮流为傲。

②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衣服就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衣服从最初的遮羞、御寒等功能,逐渐增添了很多社会文化的内涵。穿什么、怎么穿、穿多少都有很多讲究。

③“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中,视觉(即形象)占55%,语调占38%,语言占7%。可见,外在形象是一个人进行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着装对人的形象影响不容小觑。一个人着装大方得体,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反之,一个人奇装异服,打扮怪异,给人留下的负面印象也会十分深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光头姐”在网络上的图片会引来很多网友的负面评价。不只是“光头姐”,近些年,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时而会见到一些人以穿着怪异或过分暴露为能事,以标榜自我、张扬个性为口号,不断挑战人们对于着装要求的底线。

④我们穿衣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着装很大程度上还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也体现了社会风尚和民族风俗。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很重视着装,衣服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黔首(以黑巾裹头)和白丁(穿白衣)是指平民,青衿则指读书人,纨绔则是形容富家子弟。《礼记》认为,礼义是做人的重要规范,礼义之始是正容体,正容体之始在于正衣冠。《王制》篇列出礼义的范畴为“六礼”“七教”“八政”,而“六礼”之首便是冠,“八政”第二就是衣服,古人把衣冠的社会功能提得很高,衣服的制度要由国家来定,违反制度者要受处罚。如有朝代更迭,需“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

⑤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着装,讲解职场着装、社交着装的书籍层出不穷。其实古人对于穿衣也已经达到了很透辟的认识。《弟子规》说,“衣贵洁,不贵华”。孔子在《大戴礼•劝学》中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他已经把外在的穿衣和内在的学习提到同样重要的高度,认为都需要不断修炼才能符合“礼”的要求。

⑥今天,我们批评以奇装异服和暴露为美的着装趣味,并不是想干涉个人穿衣的自由。每个人在不违反法律的范围内都有自主选择着装的自由。但是,在法律之外还有风俗和文化,看歌剧穿正装,参加运动穿休闲运动装,我们有责任提倡一种优雅得体的着装风尚。看到着装品位低俗的人还被某些媒体名曰“先锋”“时尚”,“皇帝的新衣”也能招摇过市,我们不得不说:请尊重他人,也请尊重自己。

                               (选自2015年4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③段的论证思路填空。

   首先,从现代心理学研究数据得出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_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_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去掉后好不好?为什么?

看到着装品位低俗的人被某些媒体名曰“先锋”“时尚”,“皇帝的新衣”能招摇过市,我们不得不说:请尊重他人,也请尊重自己。

 

1.着装要优雅得体。(或“着装也要有文化”。意思对即可。) 2.“女记者”和“光头姐”的事例①引出了议论的话题“着装”,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文章的论点“着装要优雅得体”,③写出了一些人不当着装带来的不良影响,④以故事开篇,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3.着装影响人的形象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这一观点用“光头姐”和“一些人”的事例(或“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的方法”等)(意思对即可) 4.不好,“还”“也”这两个字,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不当着装行为的否定,对媒体和大众接纳、热捧不当着装行为的不满,对“着装也要有文化”这一观点的强调。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题目即为中心论点:着装也要有文化。 2.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如:列举了……事例(或引用了……名言)。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①段用“女记者”和“光头姐”的事例引出了议论的话题“着装”,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文章的论点“着装要优雅得体”,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第③段的论证观点是着装影响人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4.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体现在,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分寸感强,用语贴切角度分析。(2)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的角度进行分析。(3)从语言的逻辑性强,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还”“也”这两个字,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不当着装行为的否定,对媒体和大众接纳、热捧不当着装行为的不满,对“着装也要有文化”这一观点的强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咸通中,京兆左军有张季弘,勇而多力。尝经胜业坊,遇泥泞深溢,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季弘怒之,因提驴四足,掷过水渠数步,观者无不惊骇。后供奉襄州,暮泊商山逆旅。逆旅有媪,谓其子曰:“恶人归矣,速令备办茶馔,勿令喧噪。”既而愁愤呼叹,咸有所惧。季弘问媪,媪曰:“有新妇悖逆,制之不可。”季弘曰:“见母忧恐,谓有何事,若是新妇,岂不能其语耶?”媪曰:“客未知,新妇壮勇无敌,人皆畏惧,遂至於此。”弘笑曰:“其他即非某所知,若言壮勇,当为主人除之。”母与子遽叩头曰:“若此,母子无患矣,虽穷困,当力为酬赠。”顷之,邻伍乡社悉来观视。曰暮,妇人荷束薪而归,状貌亦无他异。逆旅后园有磐石,季弘坐其上,置鞭于侧,召而谓曰:“汝是主人新妇,我在长安即闻汝倚有气力,不伏事阿家,岂敢如此?”新妇谓季弘曰:“乞押衙不草草,新妇分雪,新妇不敢不承事阿家,自是大人憎嫌新妇。”其媪曰:“汝勿向客前妄有词理。”新妇因而言曰:“只如某月曰,如某事,岂是新妇不是,”每言一事,引手于季弘石上,以中指画之,随手作痕,深可数寸。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晨而发。                            

(选自宋·调露子《角力记》,有删改)

【注释】①媪:对老年妇女的敬称。②阿家:丈夫的母亲。③分雪:辩白。④伺:等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既而愁愤呼叹         (2)有所惧

(3)母与子叩头         (4)束薪而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有村人驱驴负薪而至,适当其道。

②季弘流汗神骇,但言道理不错,阖扉假寐,伺晨而发。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新妇壮勇无敌”。

4.结合选文简要概括,张季弘除了“勇而多力”外,还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寄王舍人竹楼

李嘉佑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 纱帽闲眠对水鸥。

【注释】①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②纱帽:夏季的凉帽。

1.诗人笔下,王舍人的竹楼有什么特点?

2.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诗人为什么称呼王舍人也为“傲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图一显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变状况。约在公元前20,000,最后一次冰河时期,乍得湖完全消失。直至公元前11,000,它又再次出现。今天湖水的深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图一

图二显示撒哈岩石艺术图(在山石壁上发现的古代图案或图画)和野生动物的变化样式。

图二

1.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大约是___________米?

2.你要搜集图一和图二的讯息來回答这个问题。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岩石艺术图中消失是起于(    )

A. 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开始时。

B. 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时期。

C. 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续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 不间断干旱时期开始时。

3.根据材料,请推断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区域消失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要求改正。

①专家说,来自树、草、小野花的花粉叫“风媒花”,导致花粉过敏的“主凶”。②风一吹,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③对于花粉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最好是查出过敏源后进行采取脱敏治疗。④专家建议,市民外出踏青赏花时,尽量逃避连晴起风天,可选择雨后出行,地点最好选在开阔地带的单纯花田。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前增补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

(4)第④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题目。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①孙悟空提出了什么要求,遭到了佛祖的训斥?

②佛祖是怎么降服孙悟空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