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今...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3)你们完了,快完了!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1)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4)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句式。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1)根据反问词“凭什么”可知这是反问句,遣责了反动派的残暴。(2)“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这是祈使句,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3)“你们完了,快完了!”这是预想敌人结局的感叹,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4)“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这是反问句,是对敌人的质问,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无耻啊!

A. 设问 引用 反复    B. 反问 比喻 反复

C. 反问 引用 反复    D. 设问 比喻 反复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3)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4)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hèng)         商(xié)         卑无耻(bì)

B. 论(yú)           明(lí)          义愤填(yīng)

C. (liè)          诬(miè)         挑拨离(jiàn)

D. 击(chuí)         予(fù)          和可亲(ǎi)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种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请以“我种下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语里的计量单位 你知多少

中国古代的大部分计量单位虽然已经不再使用,有些涉及计量单位的成语、歇后语却流传了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时被提及。

有个歇后语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出自明人周清原的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意思是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那么“丈二”究竟是多高呢?

据《史记·禹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各朝代的计量单位不尽相同。《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大约是明末崇祯年间人,据专家推算,明清两朝一尺为32厘米,因此换算下来,丈二的和尚大约为3.84米,这样的身高当然有小说家虚构的成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对关羽的身高都印象深刻,小说里对他的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这样的身高放在今天也算是小巨人了。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针对粮食的计量单位最为常见。石、钧、斗、斛都是用来表示重量的。据《汉书·律历志上》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又据《说苑·辨物》载,“十斗为一石。”而一斛为十斗,后改为五斗。有个成语叫“千钧一发”,千钧大概是三万斤,一发即一根头发,三万斤的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情况万分紧急。

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典故,便涉及石、斗这两个计量单位。南朝诗人谢灵运恃才傲物,能够让他佩服的人古今天下只有一人,就是曹植。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酒后曾发感慨:“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自那之后,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高超。

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它们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其实,关于金子、银子和铜钱有一个基本的换算公式: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贯”是指古代穿钱的绳索,古人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1000个为1贯;“文”原来指的是铜钱上的文字,后来用作计钱的量词,1文铜钱就是1枚铜钱。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一个细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在说起薛蟠给贾府送的螃蟹时,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通过这一情节,大家也能对当时一两银子的概念有所了解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说明古代计量单位主要有长度、重量(容积)和金银与铜钱数量之间的换算。

B. 如果有“丈二和尚”,那么他的身高按今天的计量单位换算,就应当有3.84米高。

C.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石、钧、斗、斛这些表示重量的单位在粮食计量上最为常见。

D. “腰缠万贯”,按文中的计量关系换算,就应该是1000两黄金,或10000两白银。

E. 曹子建即曹植,三国魏杰出诗人,成语“才高八斗”就是用来形容他文才横溢的。

2.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解说具体作用。

3.请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大概”可否删去?为什么?)

(2)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最”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文末叙述刘姥姥说螃蟹价格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