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3)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4)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1)粗暴而不讲理。 (2)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3)给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4)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hèng)         商(xié)         卑无耻(bì)

B. 论(yú)           明(lí)          义愤填(yīng)

C. (liè)          诬(miè)         挑拨离(jiàn)

D. 击(chuí)         予(fù)          和可亲(ǎi)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种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请以“我种下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语里的计量单位 你知多少

中国古代的大部分计量单位虽然已经不再使用,有些涉及计量单位的成语、歇后语却流传了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时被提及。

有个歇后语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出自明人周清原的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意思是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那么“丈二”究竟是多高呢?

据《史记·禹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各朝代的计量单位不尽相同。《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大约是明末崇祯年间人,据专家推算,明清两朝一尺为32厘米,因此换算下来,丈二的和尚大约为3.84米,这样的身高当然有小说家虚构的成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对关羽的身高都印象深刻,小说里对他的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这样的身高放在今天也算是小巨人了。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针对粮食的计量单位最为常见。石、钧、斗、斛都是用来表示重量的。据《汉书·律历志上》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又据《说苑·辨物》载,“十斗为一石。”而一斛为十斗,后改为五斗。有个成语叫“千钧一发”,千钧大概是三万斤,一发即一根头发,三万斤的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情况万分紧急。

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典故,便涉及石、斗这两个计量单位。南朝诗人谢灵运恃才傲物,能够让他佩服的人古今天下只有一人,就是曹植。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酒后曾发感慨:“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自那之后,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高超。

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它们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其实,关于金子、银子和铜钱有一个基本的换算公式: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贯”是指古代穿钱的绳索,古人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1000个为1贯;“文”原来指的是铜钱上的文字,后来用作计钱的量词,1文铜钱就是1枚铜钱。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一个细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在说起薛蟠给贾府送的螃蟹时,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通过这一情节,大家也能对当时一两银子的概念有所了解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说明古代计量单位主要有长度、重量(容积)和金银与铜钱数量之间的换算。

B. 如果有“丈二和尚”,那么他的身高按今天的计量单位换算,就应当有3.84米高。

C.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石、钧、斗、斛这些表示重量的单位在粮食计量上最为常见。

D. “腰缠万贯”,按文中的计量关系换算,就应该是1000两黄金,或10000两白银。

E. 曹子建即曹植,三国魏杰出诗人,成语“才高八斗”就是用来形容他文才横溢的。

2.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解说具体作用。

3.请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大概”可否删去?为什么?)

(2)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最”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文末叙述刘姥姥说螃蟹价格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秋光赋

何永康

秋,终于来了。从漫长而难捱的酷暑中走出,我才真正感受到“天凉好个秋”的“好”来。

好就好在通体舒坦,不再热汗涔涔,不再昏昏沉沉;好就好在神清气爽,可以衣冠楚楚、清清爽爽地在户外行走,收起了遮阳伞、墨镜和折扇;好就好在再无理由慵懒和懈怠,可以干很多借天干物燥之故拖下来的事情;好就好在可以直视天空和远方,不再眯着眼睛畏光,这光是秋光了呢。此时,它正从窗外轻轻地照射在我的脸上,薄薄铺满我的书桌。

秋天的光是柔和的。没有春日的绚烂,没有夏日的狂热,也没有冬日的苍白。它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我凌乱了一个夏季的头发和心绪,像一张安全舒适的剃须刀片,在我的脸上四处游走,刮去刺猬般的胡须,也刮去思想上丛生的杂芜,让我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当然,它更像一只温柔手,抚摸着被荼毒炙烤许久的疲惫不堪的身子,给干燥的皮肤补水……

秋天的光是平静的。像一个以静制动的智者,以和蔼的目光示意我不要怨怼,虽然我的胸中的确有块垒淤积。我开始学吐纳之功,吐出戾气和晦气,纳入朝气和清气,打开心结敞开襟怀,于是通畅,于是和畅,于是顺畅。

前几天还纹丝不动且绿得刺目的树叶,已在轻盈地舞蹈了,抖掉尘埃抖掉附着于身的热光。我分明感觉到它们是秋风的制造者。有几片叶子飘然而下,是散发的一张张请柬。

我应邀走入秋光之中,走进一叶知秋的成语,走进秋高气爽的意境。

城里的大街、花园里人多起来了,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郊外的农田露出了褐色的底色,庄稼已经收割,晒场上农夫在翻晒稻谷,也晒晒辛劳换来的好收成和好心情。稻谷在秋光下挥发湿气,金黄的光在告诉人们什么叫秋收。

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低声吟诵起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说到春光,又想起吴敬梓《儒林外史》中那个叫杜少卿的人。朝廷叫他去做官,他推辞不去。妻子责问何故。他说,你好呆!有南京这样的好地方,留我在家,春天里可以陪你出去看花吃酒,岂不快活?这一桥段,被后人演绎成一个“宁负荣华不负春光”的佳话来。

是的,不负春光,但秋光也是不能负的。一年分四季,人的一生也分四季。我已经走进第三季——入秋了。在这个时节,不管你怎样留恋过往或拒绝回忆,秋光依然会如期君临,秋色依然会覆盖本色,秋霜依然会爬上鬓角,秋风依然会唱起有些悲凉的歌……

眼下的秋光毕竟是大好的,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

1.梳理全文的叙述线索,并说明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根据全文的内容,请用“/”划分出段落(提示:四个段落)。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3.段的两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4.作者从自然界的秋写到人生的“秋”,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中国环境保护机构号召“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富慈中学课外活动小组邀你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人民网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创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由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给在环境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在当天宣布的“地球卫士奖”各个奖项中,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等地。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中国环境保护徽”,请你仔细观察徽标图案,作一番探究,对“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做简要解说。(说明:图案中心的圆形为红色,山形为青色,水纹和字母“ZHB”为黑色,其余均为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40字以内)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指:________________

(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认为,根据不同的发展境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两山”之间会出现冲突、相容、统一三种关系,必须正确处理。

请你谈谈,究竟如何来正确处理“两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