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翻开《福尔摩斯探案集》,我立刻被扑朔...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翻开《福尔摩斯探案集》,我立刻被扑朔迷离的案情吸引了,真是一本好看的书。

B. 不要以为写规范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关乎我们为人的素养,甚至传递出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

C. 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面对国宝翠玉白菜,你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匠师的鬼斧神工

D. 辽篮在CBA联赛中,一路披坚执锐,过关斩将,夺得了冠军。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运用不恰当,披坚执锐: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书写及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lán) 机(zhù) 罚(chéng) 瘩(gē) 九连环(qǔ)

B. (sou)  慷(kǎi)  独(cái)  恶(zèng)  歌载舞(zài)

C. (lòng) 笑(qiǎng) 烦(zào) 辱(wǔ)  着身子(yǔ)

D. (xiāo)  油(kāi)  机(róng)  碑(tiè) 大气磅(bó)

 

查看答案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感受语文的魅力

 

查看答案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人之食虎也______  (2)于人不倍也 ______

(3)虎其爪牙  ______    (4)故人之为虎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虎 利 其 爪 牙 而 人 无 之 又 倍 其 力 焉 则 人 之 食 于 虎 也 无 怪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4.作者说虎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胄: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________  (2)行百余里 ______

(3)可二百里________           (4)受大而不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______

(2)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

(3)鸣之而不能其意______

(4)执策而______

2.一词多义。

(1)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或尽粟一石______ 

(2)而:鸣之不能通其意______

执策临之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

而临之______

(4)是:日更定______

陋室______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

(5)虽:故有名马______

是马也,有千里之能______

(6)其:欲穷______

真不知马也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