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小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小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2.“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B.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文章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震悚,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 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乐于助人、关爱孩子。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作者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表现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3.C 4.抒情。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感激、尊敬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人物性格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前文内容以及人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选段首句“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以看出阿长看出了“我”非常喜爱这套书,而她又是“我”的保姆,“我”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所以才会关心《山海经》。通过这个事,表现了她关爱孩子,心地善良的性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做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卿今者才略

(3)肃意尚

(4)说肃曰

2.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B. 孰若孤

C. 君受重任    D. 肃于是越席就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即颂黄河,题目点明诗歌的赞颂对象和内容,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D.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温馨是一种境界。它是粗茶淡饭中的欢笑,是生活清贫中的【甲】(坦然  坦诚),是困苦中的容,是艰难中的【乙】(和睦  和蔼),是面对一切不幸,却拥有理解和欢悦,是平平淡淡中的体贴和相守……它是渗入静mì(    )树林中的阳光,射出丝丝光束,织出宜人景致:妻子xián(   )熟地操持家务;奶奶笑吟地牵着孙子去玩;一次深情的注视,一声“天寒了,多加一件衣服”的叮嘱,一句“你是否依然爱我”的追问……透过这些惬意的温情,使我们分外陶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静mì________               ②xián________

_________容                ④笑吟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