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科 A....

(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 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 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 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A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C句中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D项省略号与“等”重复,删去其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 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 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 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xī。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轻重huǎn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⑴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______俱寂     ______着月光

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格外清xī_____      轻重huǎn_____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润泽心灵的美好时光

【温馨提示】润泽,《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A.滋润,不干枯;B.使滋润。

(2)“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6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革非不尖利也    ______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

③足              ______④民之矣            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勤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中国女排的事迹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顶住”是作者崇尚的一种精神品质,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算具备了“顶住”这种精神品质。

3.请为第④段“‘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