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恰逢春日,我们又迎来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振华中学初三(1)班以此...

综合性学习

恰逢春日,我们又迎来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振华中学初三(1)班以此为契机,拟开展“读清明·忆传统”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祖先在坟墓里安住,关系到子孙的繁荣,子孙的发旺又能保证祖先的安宁与香火的延续,这是一种“互惠关系”。这样,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

材料二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自然界生机一片,人们借祭墓踏青郊游。插柳或戴柳是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

【活动一】请阐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明确本次班会的活动目的。

文化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请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同学小明对此次活动嗤之以鼻,他说:“现在都流行‘微信扫墓’,淘宝‘代跪、代哭、代献花’,我们还在这里浪费时间开展主题班会,是不是傻?”听到此番言论的你会怎么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化内涵:①感念祖先亲人恩惠,显示后代兴旺;②象征对青春的挽留、对生命的护佑。 活动目的:①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②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③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④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活动形式一:“春天的思念”清明诗文朗诵会等 活动形式二:“我们的节日·清明”手抄报作品展等 (3)小明,清明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感念祖先亲人、纪念先烈英魂的重要时刻。虽然现在有很多新的形式,但是无法消解清明的仪式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传承传统。一起加入我们的主题班会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2)本题是对学生语文活动形式的考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征文比赛等,作答时要在活动形式的前边加上活动的主题,这样才是规范的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对于小明的言论,如何来反驳,从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意义来反驳即可,注意语言的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用作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再写两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8届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中国民间乐器丰富多彩、性能良好、历史悠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请选择一种乐器为写作对象,仿照例句写上一个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茶馆》;他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D.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查看答案

(18届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深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C. 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D.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一位中学生都责无旁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胚  国是  贻笑大方  应接不瑕

B. 账单  取缔  眼花瞭乱  辗转反侧

C. 啜泣  眷恋  有持无恐  销声匿迹

D. 愧怍  褶皱  相形见绌  黯然失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