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胚 国是 贻笑大方 应接不瑕 B.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胚  国是  贻笑大方  应接不瑕

B. 账单  取缔  眼花瞭乱  辗转反侧

C. 啜泣  眷恋  有持无恐  销声匿迹

D. 愧怍  褶皱  相形见绌  黯然失色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土胚——土坯,应接不瑕——应接不暇。B:眼花瞭乱——眼花缭乱。C:有持无恐——有恃无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伸展出他如盖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lěi)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jīng)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 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 隆冬里烘烤着生命之火,凛冽里萌生着嫩绿的思想春芽,寒冰下(sāo)动着暖色的精神绮梦。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英文替代。④不得抄袭。

(1)岁月如歌,安然静美。有阳光,鲜花就好;有和风,柳絮就好;有真情,万物就好。聆听似水流年的芬芳,用心灵的墨香描写出人间最美的童话。

请以“有你,就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2)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

根据提示,请以“              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就可以听到白杨树硕大的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则没有这一份热闹。

放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翠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宜人的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儿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话,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矛盾?为什么?

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3.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文章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和《信中国》等一系列节目,吸粉无数,在真人秀节目满屏飞的当下,这几档节目异军突起,如缕缕清风拂大地,一轮明月照夜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材料一:2018年开年巨制《信中国》,集中地展现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

《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节目每季选择一个书信主题,精选“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由著名演员以及观众熟知和喜爱的各界文艺工作者等念读,由主持人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使用最新舞台科技,老照片、影像资料鲜活呈现,营造出电影化的节目效果。节目中所选读的信是主持人朱军和制作团队精心挑选出来的,从伟人、名人到重要历史时期的平凡人,通过信件让观众感受到这些人的真实存在。节目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独特空间,朱军和信使站在其间,有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恰恰符合朱军在节目中所提到的标志性的语言,“让我们穿越时空”,这也是国内综艺节目首次使用这种技术。它打造出360度环形视觉,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激光投影拼接完成。节目中涉及到的视频达3000多个,为观众营造了裸眼立体3D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书信的时空里《信中国》在拍摄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激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造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技术的应用也意味着更昂贵的投入以及录制中所有工作者和明星都要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与舞台磨合 。

材料二: 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是国家平台,复兴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义不容辞。主流媒体就应该当好传承中华文化的旗手,高举弘扬中国文化的大旗,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秀栏目,打造经典节目,毫不手软撤销那些依靠奖励奖品吸引收视率的栏目。央视精心打造的《厉害了 我的国》等多部政论片大受欢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非常成功,其中的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央视应该成为主旋律的领头羊,正能量的传播平台,既有“小家碧玉”的仪态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找到契合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并且,还要不断创新,吸收其他综艺节目的可取之处,打破综艺节目的固有模式和程序,使用高科技多媒体,诗配画、文配景达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好看好听才有生命力,不断有新鲜感和惊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主流媒体应该让英雄模范、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成为主角儿正能量“霸屏”,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被真人秀迷惑,被广告商绑架,让娱乐化大行其道,任央视平台堕落成“广告公司”,成为低俗节目的传播平台。希望把《经典咏流传》一类优秀节目办得越来越有品味,成为一道观众欲罢不能的精神大餐,也成为著名品牌、保留栏目。使复兴传统文化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长,力争节目经久不衰,百看不厌,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世世代代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1.材料一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信中国》?

2.请为材料二拟一个适当的标题。

3.乡村教师梁俊在贵州省石门坎进行了两年的支教,没有教书经验的他创新了教学方式,为几十首诗歌谱曲,教孩子们唱。其中包括了这首清代袁枚的20字小诗《苔》。梁老师不仅给这首诗谱上了曲 ,而且更充实了歌词的内容和意境: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   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

溪流汇成海  梦站成山脉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梦是指路牌  为你亮起来  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

未来已打开  勇敢的小孩  你是拼图不可缺的那一块

世界是纯白  涂满梦的未来  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雁声依旧在  年少时对白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请你根据诗意和歌词,谈谈你对这首歌词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歌播放后,立即引起了网络热评:

【且看人间梅花开】:声音干净得让人心疼

【小柯啊小柯】:那孩子开口就被震撼了,好久没有听过那种直击心灵的嗓音了

【拉面牛奶】:孩子的歌声是世界最纯粹的声音,梁老师是不是优秀的音乐家我不敢断言,但是一定是个优秀的教师——他进行的是心灵的教育,实在是感人至深赞

【居然是包子】:今天语文老师课上放给我们听的 回来再看 还是很想哭 2018高考加油 给自己的努力一个很好的答复

你在听完这首歌后,想对梁老师和小孩子说些什么?

5.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请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2018年4月30日

采访方式

人物访谈

采访对象

学校校长    学校语文老师    学校学生

采访问题

小记者:请问校长先生,我们学校将开展哪些活动来传承经典文化?

校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记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老师: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它让人澡雪本我灵魂,在无穷的远方和无涯的历史中感知文化,化星闪闪,使我们的内心通透。

小记者:同学,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用QQ和微信,对于以前人们用书信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方式,你怎么看?如果让你给家人、朋友联系,你会用哪种方式?

学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蛇行,明灭可/渔人,乃大惊

B. 未果,病终/向所志

C. 记之而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空游无所依/仿佛有光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欣然_____

(2)而从者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

(4)便还家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