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材料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 家是温暖的港湾,等...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材料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 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 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回家真好 人生的过程如人在旅途,旅途中那个驿站最好,这可要属家里,家里胜过一切。 有家真好,回家真好,回家的感觉与在其他地方的感觉绝对不是一回事。家是自在的,也是自然的。在家里可以不伪装乔作,不虚头巴脑,不故作姿态。你是谁就是谁,市长、县长回到家里都是男人、是女人,在家里没有官场,没有阿谀奉承。如果爱人吹拍你,拿官腔搪塞你,你会觉得恶心,会跟他过不长。 家是绿草地,家是海水,也是火焰。你在家里可以松弛神经,可以放松大脑,不必看谁的脸色行事,像谁欠了谁似的。你可以不必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在家可以任意地睡大觉,可以睡到中午乃至下午。家里有松软的床铺,有桔色的灯光,又多情而体贴的爱人。你尽可能地在爱河里徜徉、游泳,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你可以点燃激情的火焰,在你被火焰烧得灼热时,你可以迎着火焰前行,不必担心有人说你的闲话,因为这是你家。 家是慈祥的,是友爱的,是温馨的。你在外头受尽了委屈,但你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或是个不爱哭,自强自立的姑娘,回到家,可以哭,可以号啕大哭,可以向亲人倾诉衷肠与心声。家里会给你以安慰,这种安慰绝对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不需要掩饰,不需要整景装什么门面和过得去。你在家人的劝慰下止住了哭泣,或者转悲为乐,破啼为笑,你会沐浴在家人友爱的阳光里出去了那一口闷气,舒展愁眉而酣然入睡,并会做个好梦。 在外面你总板着个面孔,或道貌岸然,或一本正经,或趋奉应酬,可在家里你可以什么也不说、也不干,一副木讷的表情,家里不会怪你,知道你就是这个样子。你有气、有脾气都可以发在家里,就是在外面喝多了酒,也可以跑回家里吐,说醉话,耍酒疯。 家不见得是高楼大厦,但却是挡风休息的港湾,家不一定十分富有,只要真情如一,再穷,哪怕家徒四壁,也会令人想念万分。外出的游子,走得再远,也难以割舍想家的眷恋之情,中秋节对家的遥思祝福已成常格,春节时日夜兼程千里万里往家奔的人则是势如潮涌,所谓的叶落归根,根是什么,就是家啊。那些客死在异乡、异国的亲人父老,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遗骨埋在桑梓,回到家他那飘泊的心才会安息、安定。家的吸引力,家的凝聚力,是别的无法代替的。 有家真好,回家真好。家是孕育,家是温床,家是怀抱、家更是感召啊。这里还原了人的自然,还原了人的本性,也还原了人的属性。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回家真好”这个题目涉及的范围极广,“回家”可写的内容很多,怎样快速打开思路呢?可以从“人、物、时、地”等角度铺开。人——谁回家,是爸爸、妈妈、海外游子,还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物——“家”往往跟许多物相连,是久违的乡音、村边的大树,还是一盏温暖的灯、一座小木桥?时——是双休日返家、寒暑假归家,还是背井离乡几十载后叶落归根?地——是乡下的老家,还是城里的新家?是那个高达30层的建筑物,还是心底精神的家园?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功底,自行选择。“真好”是一种心理体验,要注意对“回家”后的心理进行细致地刻画,突出主题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毕业前夕,九年级(1)班拟开展一次以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这次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给自己的书拟一个书名。并说明这样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班主任令狐老师发一条请他给你的书写序言的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活动中,班级准备于67日下午2:30在学生活动室召开学生作品展览会,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杨校长写份请帖邀请他莅临指导。(发帖时间65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流露出岁月易逝却壮志未酬的忧郁。

B. 诗人自比孙权欲射杀老虎,既为报答全城百姓,又照应“狂”,更表现了诗人英姿勃发、意气风发的形象和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C. “鬓微霜,又何妨!”写出诗人时任密州太守,受到朝廷重用,老当益壮,豪情满怀;更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胸。

D. 天狼”比喻辽和西夏,当时宋朝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射”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心志。

 

查看答案

八、(18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吾与汝毕力平    险:_______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

③甚矣,汝之不    惠:_______

如土石何        其: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愚公“愚”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材料二: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时间(阳历)表

春季

 

立春

2月4日前后

雨水

2月19日前后

惊蛰

3月5日前后

春天开始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春雷乍动,动物苏醒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清明

4月5日前后

谷雨

4月20日前后

春天中点,昼夜时长相同

天清气爽,草木繁茂

雨水增多,谷物生长

夏季

 

立夏

5月5日前后

小满

5月21日前后

芒种

6月6日前后

夏天开始

夏季小麦,籽粒灌浆

小麦收割,开始夏种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小暑

7月7日前后

大暑

7月23日前后

夏天中点

夏天炎热,正式开始

夏天炎热,到达极致

秋季

立秋

8月7日前后

处暑

8月23日前后

白露

9月8日前后

秋天开始

酷热暑天,即将结束

气温下降,草木晨露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寒露

10月8日前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

秋天中点,昼夜时长相同

气温更低,渐有寒意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

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

大雪

12月7日前后

冬天开始

天气寒冷,小雪飘飘

天气寒冷,大雪纷飞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小寒

1月5日前后

大寒

1月20日前后

冬天中点

北风呼啸,天气寒冷

天寒地冻,到达极点

 

 

1.阅读材料二,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理由。

2.请从材料三中归纳出关于“二十四节气”三点有意义的信息。

3.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夏天的5.6月份,最冷的时候是冬天的11、12月份。

B.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根据一年内月亮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的演变次序来确定的。

C. 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气称为季节“四始四中”。

D. 每年的4月20日是谷雨,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结束,气温回升,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查看答案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姜广辉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④段中“文天祥”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例子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第④段中“若……就……”这一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