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材料二: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时间(阳历)表

春季

 

立春

2月4日前后

雨水

2月19日前后

惊蛰

3月5日前后

春天开始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春雷乍动,动物苏醒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清明

4月5日前后

谷雨

4月20日前后

春天中点,昼夜时长相同

天清气爽,草木繁茂

雨水增多,谷物生长

夏季

 

立夏

5月5日前后

小满

5月21日前后

芒种

6月6日前后

夏天开始

夏季小麦,籽粒灌浆

小麦收割,开始夏种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小暑

7月7日前后

大暑

7月23日前后

夏天中点

夏天炎热,正式开始

夏天炎热,到达极致

秋季

立秋

8月7日前后

处暑

8月23日前后

白露

9月8日前后

秋天开始

酷热暑天,即将结束

气温下降,草木晨露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寒露

10月8日前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

秋天中点,昼夜时长相同

气温更低,渐有寒意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季

立冬

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

大雪

12月7日前后

冬天开始

天气寒冷,小雪飘飘

天气寒冷,大雪纷飞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小寒

1月5日前后

大寒

1月20日前后

冬天中点

北风呼啸,天气寒冷

天寒地冻,到达极点

 

 

1.阅读材料二,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理由。

2.请从材料三中归纳出关于“二十四节气”三点有意义的信息。

3.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夏天的5.6月份,最冷的时候是冬天的11、12月份。

B.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根据一年内月亮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的演变次序来确定的。

C. 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气称为季节“四始四中”。

D. 每年的4月20日是谷雨,这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结束,气温回升,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1.①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②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③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①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平均分布于四季中);②相邻的两个节气相隔约15天;③节气的命名与气候变换和作物生长规律(物候现象)等有关;④一年中的春分日与秋分日是昼夜时长相同的两天。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二十四节气”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其意义和作用非凡,从材料一中找出“二十四节气歌”重大作用的句子即可归纳出答案。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分析归纳作答即可。 2.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仔细阅读材料三的图表,可以看出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相隔约15天;节气的命名与气候变换和物候现象有关;一年中的春分日与秋分日是昼夜时长相同的两天。据此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理解侧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A项表述错误,根据表格可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夏天的6、7月份,最冷的时候是冬天的12、1月份;B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中“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可以判断;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谷雨”的到来,说明“雨水增多,谷物生长”。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姜广辉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④段中“文天祥”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例子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第④段中“若……就……”这一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敝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呀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禾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拥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三十多年的动乱,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面孔,在笨拙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情韵。那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⑧想念北方, 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⑨要是没有那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⑩要是没有那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1.文章①-③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综合④⑤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松柏?有什么作用?

3.第⑥-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到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者又写下了第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

②《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

④《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

⑤《马说》: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

⑥《再别康桥》: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⑦《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⑧《醉翁亭记》中被后人用来形容“另有企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来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8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查看答案

(18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中考模拟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 每篇文章的字数约七百字左右,不得抄袭。

D.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