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 材料一:“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

材料一:“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它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达到类似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百度百科)

材料二:在建的奉贤南桥快速公交(BRT)线,2018年4月底部分路段即将通车,成为连接南桥新城与中心城区的便捷快速通道。届时,通车路段为:南奉公路—贤浦路—南行港路—浦星公路(终点是沈杜公路站),可换乘轨交8号线至中心城区。这条BRT建成后将成为沪上首条BRT公交线路,务必打造成公交精品,其运营采用与地铁相近的模式,乘客进站前要先买好车票,通过闸机进入候车厅候车。

(2018年3月28日“上海政务网” 有改动)

材料三:“社会车辆在限行时间段内,不能驶入漆画为红色的公交专用道。”奉贤区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4月底BRT即将通车。目前,车道已开始在相关时段内限行。南奉公路、贤浦路、南行港路段红色公交专用车道,早上5点至晚上24点,只允许两类车辆(公交和特种车)通行。24点至凌晨5点,允许社会车辆的通行。同时,为了缓解平日流量相对较高的浦星公路交通压力,交警部门对浦星公路段,采取只在工作日早晚高峰限制社会车辆通行的措施。         

(2018年1月5日《新闻晨报》有改动)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关于BRT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BRT既不属于快速轨道交通,也不属于常规公交。

B. 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BRT早已存在。

C. BRT运营采用与地铁一样的模式。

D. BRT车道在早晚高峰限制公交车使用。

2.BRT即将通车,请你为其拟一条广告宣传语。

3.住在南奉公路附近的小贤的奶奶,5月上旬要去位于轨交8号线人民广场站附近的剧院看演出,她表示想乘坐BRT线前往,小贤提醒奶奶

 

1.A 2.BRT,加快城市的脚步 3.奶奶:您应该先买票后进站,坐到目前BRT线终点沈杜公路站,下来换乘轨交8号线才能到达人民广场。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材料,注意提示性语言。根据“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可知A项说法正确;根据“在建的奉贤南桥快速公交(BRT)线,2018年4月底部分路段即将通车”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根据“其运营采用与地铁相近的模式”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根据“早上5点至晚上24点,只允许两类车辆(公交和特种车)通行”可知D项说法不正确。 2.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做到紧扣主题、用语简明、有号召性即可。围绕“BRT”的优点来拟写即可。示例:BRT,加快城市的脚步。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有称呼,且使用礼貌用语。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运营采用与地铁相近的模式,乘客进站前要先买好车票,通过闸机进入候车厅候车”来提醒奶奶。围绕“应该先买票后进站,坐到目前BRT线终点沈杜公路站,下来换乘轨交8号线才能到达人民广场”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

小区门口有个补鞋的老人,头发被风霜染得花白,脸上满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出的千沟万壑,年轻时还折了一条腿。老人虽身残,却心善,修补一双鞋只收两元钱。小区里的人看他可怜,都极为照顾他。

②上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染着黄发的小伙子,把自己的运动鞋拿给他补。无论老人怎么尽心尽力,他却总是嫌他补得不好,不断要求返工。站在旁边的我实在气愤不过,张口欲为老人抱不平,但他仿佛看出我的心思,用一个温暖的眼神阻止了我。就这样,老人反反复复为小伙子修补了好几次,小伙子这才心满意足,丢下了十元钱,说:“补了这么多次,钱就不用找了。”说完,便吹着口哨离开了。

③小伙子转身离开的时候,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给了我一个狡黠的眼神。我突然明白,他是故意找借口来帮助补鞋的老人。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于无形,又能维护老人的尊严。

④瞬间,小区门口凋零的树木,也顿然桃红柳绿了。

⑤前不久吃早餐时,我被邻桌的一对母女吸引了。她们穿着华贵,吃态优雅,着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那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孩放下筷子,向母亲娇声说:“妈,我饱了,剩下的三个包子我不要了。”母亲点着她的额头,笑嗔她是个败家女,示意她打包带走,女孩却表示:区区几个包子,不值得打包。母亲笑了:“刚才你还拼命喊饿,现在又说吃饱了。以前你说我花钱大手大脚,你看,现在你也开始败家了。”

⑥母女俩优雅地离开了餐厅。出门时,女孩回头望向刚才吃饭的地方,眼神里满是暖意。那里——餐厅的角落,一个衣着褴褛的颇像拾荒者的老太太迅速闪到桌前,把三个包子当作珍宝似的放进手中的碗里。我这才明白了女孩的良苦用心。

⑦也是瞬间,在这个严冬的早晨,我的心一片明媚,春暖花开。

⑧我有一个朋友,在接到大学同学十年聚会的通知时,心里颇有些chóu chú。毕业后,朋友一直混得不好,经济上很是拮据。而现在的同学聚会,据说都变成了炫富会,所以囊中羞涩且极好面子的朋友,是羞于参加的。但是,最终他没禁得住同学们煽情话语的诱惑,还是去了。

⑨聚会的饭店不是星级酒店,只是城区角落一小饭馆。同学们有的是骑摩托、电动车来的,有的是打车来的。放眼看去,并没有穿金戴银的土豪。有个同学很萌,居然把读大学时的校服给穿来了。一下子,气氛变得无比和谐融洽,大家杯来盏去,好不欢乐!

⑩朋友也是聚会后的第三个月才偶然知道:其实,很多已经身家不菲的同学,那天是刻意没开车来的;很多爱美的女同学,将自己的名牌首饰,在那天悄悄摘了下来;而一开始大家选择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因为得知他的境遇,而临时换成了普通的小饭馆。

朋友说,当他知道实情后,眼泪立马噼里啪啦掉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同学们的一片苦心。

去年夏夜,我和正在看护桃园的三叔公聊天,突然听到悉悉索索声,我马上提醒三叔公,肯定是偷桃的蟊贼,并操起了一根木棍。

“不,”三叔公阻止住我,“现在生活好了,谁还缺一口桃吃?这么晚来摘桃子的,无非是几个小淘气罢了。你要是猛地过去了,孩子们一慌,万一从桃树上摔下来怎么办?随他们吧。”三叔公眼神里爬满的都是慈祥。

那一晚,我觉得整个天地间都是那么美好。

我一直认为,人活一世,也许或多或少会遇到苦难,但这个尘世里,总有一些美好存在于某个角落,宛如缕缕阳光,总会于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和你不期而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 chú

2.文章标题“总有一些美好不期而遇”中的“美好”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的同学们十年聚会时,选择小饭馆,没有开车,没有穿金戴银,实际是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小伙子“丢”、“吹着口哨”的动作看似轻慢,实则有其用意。

B. 文中多次出现了对“眼神”的描写,其中第③段中的“狡黠”一词是贬词褒用。

C. 第⑦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感受到的温暖与美好。

D. 第13段画线句用了疑问句的句式,表现了三叔公阻止我时的语气坚决。

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第15段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②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③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因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

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⑦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⑧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中国人历来对于文字、书籍、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⑨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的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⑩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⑥段画线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下列对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B. 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

C. 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获得归属感,有所寄托。

D.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放在第⑧段画线句后更合适?请具体阐述。

甲:据《燕京旧俗志》载:“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

乙:民国高僧印光大师曾言:“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5.“③-⑥”与“⑦-⑨”的顺序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

【注释】①荛牧儿:打柴放牧的孩子。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③为市:去做人口买卖,这里指寻找买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之虚所卖之______    (2)得绝_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B. 两个强盗轻视他,对付着喝酒,醉了。

C. 两个强盗轻视他,面对面(一起)喝酒,醉了。

D. 两个强盗互相交换了位置,对付着喝酒,醉了。

3.(1)童区寄逃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个故事的启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遇到危险要冷静。

B. 遇到危险要假装弱小。

C. 遇到危险要善于动脑。

D. 遇到危险要勇敢面对。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选文出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人名)。选文中“先帝”是指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孤蓬”喻指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 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 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