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1.孟子,名_______,字子舆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 _______________       (2)贤者能勿______________

(3)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        (4)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_____

3.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说说本文的开篇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

4.请简要回答“行道之人”不接受关乎性命的一箪食,一豆羹的原因

5.第三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轲战国 2.不合理地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丢失。踢。同“德” 3.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生”和“义”,并由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 4.“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性命,但接受它就有损人格尊严,所以行道之人不接受。 5.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丧失人格之人的批判与鄙弃,希望每个人都能固守本心,勇于践行舍生取义。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对孟子的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苟得:不合理地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生”和“义”,并由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政通人和,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兴亡多少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饮酒》中,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合成物我两忘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鹤楼》中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评价王维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使整个画面雄奇瑰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支持,朋友的一次鼓励,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流星,虽短暂,却又永恒。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 色彩,单调吗?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 地奔流,孤独吗?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 追求。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赏析“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

2.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吾与徐公/孰美    D. 盖/石性坚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间数月之后,时时而进肉食者谋之,又何

B. 者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也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C. 若徐公不君之美也 门庭

D. 服衣冠辞白帝彩云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摘自《人民日报 》2016 5 16 日第5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 ,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