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邓稼先 杨振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邓稼先

杨振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所选文段中,用哪些细节展现了邓稼先的光辉形象?

2.作者为邓稼先写传,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

3.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了氢弹;成功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一次井下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他坚持留下来。 2.运用对比写法,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谦虚朴实、具有奉献精神。 4.环境描写,写出了实验环境的恶劣,衬托邓稼先等先烈不怕艰难,献身祖国的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 5.“只”是仅仅的意思,写出邓稼先在危急时刻,说话很少但坚持不愿离开。更能表现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和“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平沙无垠,不见人”“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表现了邓稼先等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5.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只”强调了语言的简单,突出了邓稼先的坚决与勇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今天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感受语文世界的奇妙。

⑴【店名集萃】看对联,说店名。

示例: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理发店)

①金石草木性虽殊异;膏丸丹散用有专长。___________

②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___________

(2)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证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请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孙侦探(孙排长)之间发生的故事。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⑴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⑶《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受赏之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 《最后一课》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

C.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它主要运用心理和外貌描写,揭示了熟能生巧的哲理。

D. 辑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奠基     烦燥      鞠躬尽瘁      马革裹尸

B. 懊悔     迭起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C. 校对     赫然      骇人听闻      微不足到

D. 感慨     喧闹      一泄万丈      大庭广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