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体可遭辱没,家园也可破败,但故国却不能忘记。”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1.读了全文,你觉得“失根”怎么理解?

2.写出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六字成语_____

3.第⑤段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在文中漏掉了,请问应把它还原在哪两段之间?

5.请把第⑨段划线句加以提炼,使之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对仗。

6.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读第⑥段划线部分,请再续写一句。

7.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1.表面看是没有根的花,实际上是指作者离开了祖国这个“根”,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2.士可杀 不可辱 3.小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的情景。 4.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5.身可辱,家可破,国不能忘 6.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中,有鱼儿嬉戏,才显得诗情画意。 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皎洁的月光,才显得静谧美好 7.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很思念故乡,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因为有种亲切感,所以“不爱看…不同的”。但真的见到,又怕会触景生情,勾起无尽的思念,让感情难于承受,所以“不敢看…相同的”。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再作答。“失根的兰花”要理解出这个词语的比喻意义。即指作者离开了祖国这个“根”,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2.试题分析:考查对相同意思成语的积累。考查根据词义写出的词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3.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答案就在问题处,即上文的“,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 4.试题分析:考查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首先要理解好题干所语句的意思,然后通读全文,看看那个语段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相近。题干句应放在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这个句子正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试题分析:注意对偶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正好是有三个主谓关系的短语构成,所以所修改的句子必须符合这个要求。 6.试题分析:续写句子。也是仿写,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句式结构为“在……中,有……才显得……”。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其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是因为与故乡相同的种种东西才有亲切感;而“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是因为怕会触景生情后让感情难以承受。一定要把这两个问题解释清楚,作答之前要把文章中心把握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神童庄有恭

粤中①庄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③非凡遂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指厅事④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⑤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厅事:指大堂。⑤卒:军中伙夫。

1.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时为放风筝之_______

曾读书否______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______

指厅事所张画幅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遂诘之曰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4.读完这则文言故事,可以看出庄有恭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5.古今中外辑录了很多像庄有恭这样年少有才的“神童”,比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求写出人名和事例)

6.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仔细观察下面的对联,完成填空。

上联:日在东,月在______,天上生成明字  下联: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______字。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⑴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中侧面表现吕蒙进步之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描写诗人因闻笛而思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晚春中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一些词语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桑梓”代表“家乡”。请写出下列词语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①梨园_________汗青_________ ③杏林_________ ④丝竹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根据你积累的文言知识和音乐常识选择填空(选填代号)

A     B     C     D

古代的音乐讲究八音,即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金,如钟、铃类;石,如____类;土,如缶、埙类;_____,如琴、瑟类;____,如管、箫类;匏,如笙、芋类;革,如____类。

 

查看答案

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微不      意思:________     章显志  意思: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