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①夜战洮河②北, 已报生...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②[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③[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

1.诗歌第一句中写出了环境恶劣的词语是___________,第二句中表现军情紧急的词语是________

2.诗歌后两句中两个词用得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1.日色昏(或风尘、昏)半卷 2.示例:“夜”字点明前军战士们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夜间出击,“已”字点明已经生擒敌酋的捷报,这两个字突出了边关将士们忠心报国的精神品质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可知“日色昏”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半卷”表现出军情的紧急。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根据后两句诗的意思“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来分析这两个词语,“夜”字点明前军战士们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夜间出击,“已”字点明已经生擒敌酋的捷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王维《竹里馆》)

(2) 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春夜洛城闻笛》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己及人,推想诸多游子闻笛中伤离惜别的曲调,心头无不升起浓浓的乡思之情。

(5)《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6)春雨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词中写到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数千年来,那些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    (气冲斗牛/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鲁迅为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弃医从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排除万难回到故土,周恩来为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沥尽心……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è,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    (心潮澎湃/慷慨淋漓)。家国情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凝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华逐梦的不竭动力。

(1)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字形的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沥尽心血(xiě)  至死不谢    B.沥尽心血(xuè)  至死不谢

C.沥尽心血(xiě)  至死不懈    D.沥尽心血(xuè)    至死不懈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气冲斗牛  心潮澎湃    B.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C.可歌可泣  心潮澎湃    D.可歌可泣  慷慨淋漓

(3)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上联:笔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夜度春秋慨而慷

A.①乾坤    B.①长河    C.①乾坤    D.①长河

(4)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隶书,横长竖短,藏头护尾,方正典雅,气息高古。

B.隶书,字形方扁,主笔长横为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楷书,虽字字独立,却气势奔放,牵丝不断,如行云流水。

D.楷书,结构严谨,收放有度,笔画遒劲有力,得唐人气韵。

(5)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出作者家国情怀的一项是______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幸,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你可以看出来, 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干尽了。我觉得,他就是认为问题是那么简单:他要为消灭这切坏事而奋斗。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无畏,对他的部队的优势所说的自豪的话,听起来不至于使人有狂妄自大的感觉。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你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他这话不过是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他的部下对他的拥戴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的能力。他对他们的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的招贴——的确很好—都感到自豪。他对他的几个师长—一其中两个“像我一样是苦力”出身,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也很感到自豪。

他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象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 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二

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 ,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 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 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 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 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象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1)文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____( 填一个人名),文段二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 (填一类人)

(2)根据以上选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在情节内容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冬天的花朵撑起我生命的晴空 

题目二:我的邻居是一首歌 

要求: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做到情景交融。写人要表现人物的个性和风貌。写事要完整,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文章要连贯,语言要得体。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渐行渐远的瓦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他们慈眉善目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

每去乡村,第一眼瞧的大都是瓦屋,然后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一沟清水,一两棵百年古树,或者一两条水牛与一两个荷犁男人。要是没有,我倒是想一个人坐在田埂上,摊开一张素纸画上心头的欠缺,这样也就不枉又一次亲近土地与乡村了。乡村的元素在心底发酵、酝酿与生发,唤起我最亲切、最美好、最心之所系梦之所萦的乡情。重重叠叠、高高低低、方方圆圆、弯还九转、鳞次栉比的瓦屋,是何等巧妙的美学构图,勾起多少温柔的情愫!乡村亲我懂我,正如瓦在山水间静谧成古朴之风。有时不免生出忧郁感:这样的画面怕是早已生疏,快要别离了。

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安贫;是金碧辉煌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营构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张牙舞爪,都能給人一种熨贴。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

④瓦是大地使者,以仰望的姿态承接上天的眷顾。南方雨量充沛,尤其是春秋两季,最是雨打瓦屋如弄琴,催醒了大地上每一个蓬勃的生命。瓦片上的雨声丝丝绵绵,梦一般带给人幻想,陶醉了一样铺开了新景象,花就凌寒开了,叶也就浓重起来,被风熏染得色彩缤纷。我想,我这忧郁又阳光的性格是否也与听雨有关呢?

⑤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屋檐滴水点点不移”,听不明白却总是痴痴地看石板上留下的滴水痕迹,想探究水为何这么不厌疲倦地做着毫无意义的事。中年后才领悟到瓦从容的倾诉里,有着亘古的人生寓意,只是这哲人般的举动鲜有人真正重视过。我们更多的时候脱离了瓦的影响,变成了泛流,变成了漫涌的洪水,漫无目的地乱撞。

⑥倘若时光回溯,我愿与相爱的人共处山野一室,静静聆听水滴的声音,听它对星空、云霞、山花乃至一只喜鹊与猫的絮语,忘了世外纷争。

⑦可惜童年少不更事,哪有心思与情怀去关注与温饱和快乐无关的瓦?

我瓦下的日子,蚁一般不堪一提,又常常忍不住要怀想。也许人生注定要有那些贫瘠,那些简陋与闭塞,才可丰富得足以令人追记。几片薄瓦,盖住了白天的繁重与喧闹,盖住了那些从梦中惊醒的惶恐与惆怅,青涩的时光一分一秒在风吹瓦屋木窗的呜咽中,慢慢镀色,形成自然而然的抵御。日子就这么翻过了一页,却又不知下一页要如何去翻动。碎与不碎,遮不遮风,挡不挡雨,谁也说不定。我们过的就是瓦一样纯粹、脆弱、安分、不变的日子,从来没想过会离开泥屋,离开大山,离开牛羊鸡犬耕织的田地。你耕田来我挑水,男耕女织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神往,却又何其难遇。在县城住了几十年,每天看到高楼,看到粗硬的钢筋水泥结构,心也磨起了茧,不知不觉间就恋起瓦屋,哪怕它是埋在心中的伤疤,也要毫无羞涩地展示。因为,它是最人之初的具象。

我印象中的乡下并不总是明媚的。阴郁的日子,忧伤的情绪如柴火焚烧过的烟,从来不往地下钻,它越爬越高,钻过瓦床,冲出屋顶,忸忸怩怩,恣恣扬扬地飞上天,弥漫在整个村庄里。天灾人祸的时候,这种氛围分外浓重。尤其是乌鸦,呱呱地叫着,谁都怕它落在自家屋顶上。可是,又有哪家能绕得过生离死别呢?

瓦是有安抚魂灵作用的。农人活着上有片瓦,是种安慰,死去了,有瓦相伴也是不错的。其实,老人大都有了瓦的性情,把死当成瓦脱胎于泥土,用另一种形式存在。一丝魂儿悠着,说去未去,似已撒手人寰,就有人用三片瓦慎重其事地给躺在木板上的老者枕于脑后。农村里都把丧事热闹着办。吹吹打打,唱唱叹叹,这才是一种完全,瓦全,是对将远逝者最贴切的慰藉。一个人在土地上生活了那么久,即将回归土地,泥瓦便是最好的祭奠,最好的通行证。倘若有一两件烧制品如水壶之类伴之,在那头也不寂寞孤单了。至今,我仍然痴想:那些去了天国的祖人,因为其勤俭善良,总会有一丝灵魂缠在老屋的上空,以便后人追思。就像那瓦,在现代人生活中没多大用处了,但它仍然是一种传统,一份情结,对人的灵魂总会有清洗过滤的益处。我想我这是在对抗某种遗忘,对瓦,我们该永远怀一份诚挚的念想。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5月5日)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⑧段画横线句子“因为,它是最人之初的具象”中的“它”包含哪些内容?

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③和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 

(B)我瓦下的日子,蚁一般不堪一提,又常常忍不住要怀想。

4.本文与《白杨礼赞》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但表达的主题与语言风格有不同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