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

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3)_________________,莫言迁客似沙沉。     《浪淘沙(其八)》

(4)枕中云气千峰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甘露寺僧舍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 寒》

 

无案牍之劳形 亭亭净植 莫道谗言如浪深 床底松声万壑哀 海棠不惜胭脂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案牍”“净植”“谗言”“壑”“胭脂”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学期玄武区初三第一次模拟

绝活是指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或技能,如口技、木雕、泥塑、拉面等。学校将举办身边的绝活故事会,请围绕主题写一个故事在会上和大家分享。

要求:(1)分享要有现场感;(2)题目自拟;(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说“阴”“阳”

①人们常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②从山的角度理解,则南“阳”北“阴”:山的南面,阳光照射充足,称“阳”;反之,北面则为“阴”。③从水的角度理解,则北“阳”南“阴”:细看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河流流向多自西向东,人们便会在南北两岸临水而居。④河流北岸阳光照射时间更长,亦称“阳”。⑤古人大多都普遍选阳地建城。⑥位山南而居水北之处更是风水宝地。⑦这些含有“阴”或“阳”字的地名,充分反映了古人择地而居的智慧。

(1)选文中第____句有一处标点用错。

(2)选文中第_____句有语病。

(3)下面句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它可插在上文第__句后,使说明更具体。

如咸阳,其地在九嵕(zōng)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称为咸阳。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奇幻的“大人”们

大人先生者,人不知其姓字,莫知其生年之数。述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居苏门之山1,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应变顺和,以天地为家;运去势颓,则魁2然独存,默探道德,不与世同。无识者怪其不能负术营家,育长妻子。先生亦不易其务也。尝友一薪者,勉之曰:“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选自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苏门之山:苏门山,今河南辉县。②魁:高大,杰出。③薪者:砍柴人。

【材料二】

走了几日,到了大人国。其人较别处略长二三尺不等。行动时,有云托足,随其转动,离地约有半尺;一经立住,云即不动。

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

多九公道:“云之颜色,总在行为善恶,不在富贵贫贱。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国人皆以黑云为耻,遇见恶事,都是藏身退后;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忽见街上民人都向两旁一闪,让出一条大路。原来有位官员走过,头戴乌纱,身穿员领,上置红伞;前呼后拥,却也威严;就只脚下围着红绫,云之颜色看不明白。多九公道:“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类如灰色,人都叫做‘晦气色’。凡生此云的,必是暗中做了亏心之事,人虽被他瞒了,这云却不留情,教他人前现丑。他虽用绫遮盖,却是‘掩耳盗铃’。好在这云,色随心变,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色也就随心变换。若恶云久生足下,国人就不敢同他亲近。”林之洋道:“老天怎只将这云生在大人国,别处都不生!若天下人都有这块招牌,让那些瞒心昧己、不明道德的,脚下都生黑云,个个人前现丑,人人看著惊心,岂不痛快?”

(选自李汝珍《镜花缘》,有删改)

【材料三】

大人国国王对我提出的建议大为震惊。他很惊异,像我这么一只无能而卑贱的昆虫(这是他的说法),竟怀有如此非人道的念头,说起来还这么随随便便,似乎我对自己所描绘的那些毁灭性的机器所造成的流血和毁坏都无动于衷。他说,最先发明这种机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他坚决表示,虽然很少有什么东西能比艺术或自然界的新发现更使他感到愉快,但他还是宁可失去半壁河山,也不愿听到这样一件秘密。他命令我,如果我还想保住一命,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一位君王,具有种种令人敬仰的品质,却将到手的机会轻轻放过,这真是我们欧洲人意想不到的,要不然,他很可能成为他领导下的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绝对主宰。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件事上,英国的读者会很看不起这种性格。我认为他是出于无知,至今还没能像欧洲一些比较精明的才子那样把政治变成一门科学。国王非常鄙视我们的智慧。他表示,不论君王大臣,心里每一点阴谋都令他厌恶。因为他那里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敌国,所以他不懂国家机密到底是什么。他还提出了:谁能使原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重大。

(选自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有删改)

【材料四】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由个体需要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文学创作中,借助想象,作家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中。刘勰这样描述想象的神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文学的想象在传情达意上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想象为抒发情感提供了载体和展现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作家的情感或深沉郁积,或激烈火热,它们往往会成为作家创作的动力。作家要凭借想象来调动起记忆中的诸多形象,承接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想象能较委婉含蓄地影射现实,隐晦地表达作者对现实问题的讽刺或批判,从而寄寓自己的理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负术营家   ________           

(2)不易其务也________

(3)尝友一薪者 ________           

(4)遗其书    ________

2.用“/”为句子标示两处停顿。

 述 天 地 之 始 言 神 农 黄 帝 之 事 昭 然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4.【材料三】中格列佛给国王的“建议”是指(  

A. 趁邻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时突袭,处死一半俘虏。

B. 制造重量级战舰与敌国对阵,消灭掉对方军队。

C. 制造火药武器用来镇压叛乱,捍卫国王的统治。

D. 给一座浮岛装磁石升空,降至敌国,实施碾压。

5.【材料四】中谈到了文学的想象,它在传情达意上有哪些重要意义?

6.【材料四】中划线句论述了想象和现实的关系,说说这种关系在前三则材料中各是如何体现的。

7.用正楷字或行楷字将“形在江海,心存魏阙”抄写。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拉面王

行云

老梅的面馆开在蝉街东头。

每天一早,老梅围了围裙,案前一站,手里眼里全是活儿。他出手如电,“唰”,揪出一把醒好的面,“啪”,丢案板上,一拉一搓,成蛇样长条。一捏一甩,“啪”,拍在面案上,一抻一合,扭成大闺女辫儿,叫人眼花缭乱。没回过神,一大海碗面,盛着牛肉丁,撒着芫荽、萝卜片,浮着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香喷喷、热腾腾便撂在了你面前。麻溜儿!

传说老梅有绝活---面穿针孔,抻出细过发丝的面从针孔穿过去。多少根?说法不一。但都只听说,没见过。有人撺掇老梅露两手。老梅浅浅一笑:“雕虫小技,有啥看头?”

雪天。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儿哆嗦着站在面馆前。老梅二话没说,捞出一碗面端给他。热汤面下肚,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老梅收徒了!徒弟叫红子——被一碗汤面救活的小伙。

寒来暑往,红子跟老梅学艺三年了。那夜,师徒俩有一场对话。

“这两天心神不宁,想啥呢?”“师父,我……”

“行了,我知道你想啥,想单干?”“嗯……”

“说实话,你那面活儿不坏。但能再跟我一年不?就一年。”红子没吭声。

老梅叹口气:“好吧。这里有笔钱,你拿去开店。记住,可别丢我的脸。”红子给老梅磕了仨响头,当夜走了。

半月后,蝉街上新开了一家“红子面馆”,店里有个新媳妇在打下手。

蝉街人念旧,还是觉得老梅的面地道,大都上他那去。后来听说,红子媳妇成天在家闹,嫌男人没出息。

某天,老梅的面馆关门歇业了。蝉街人一片惋惜声。

红子面馆生意好起来了。面馆前竟挂起了“拉面王”的牌子。蝉街人叨叨:你号称拉面王,老梅搁哪呢?

这一天,红子当众给大伙表演了面穿针孔的绝活。老梅的绝活只是传说,而红子却当众让大家开了眼。乖乖,十根比发丝还细的拉面,顺顺当当就从小小的针眼里穿了过去,赛比魔术。这以后,大伙再没话了。

红子每天给顾客演一场面穿针孔的绝活,人气越来越旺。可细心的人发现,面馆里盛面的大海碗,不知不觉间换成了中不溜的平底碗。

这天,生意口上,有个人走进红子的拉面馆。是老梅。吃面的人纷纷起立问候。

红子一愣,立马堆起笑脸,迎上去叫了声:“师父您来了!”

“红子,有出息啊。”老梅笑说。红子回笑:“师父见笑,都是闹着玩儿的。”

老梅径直走向水池。净了手,朝大伙说:“红子天天给大伙儿演绝活,今儿,我来替一回,算给徒儿捧个场。”

老梅一出手,馆里一下静了。他手一张,揪下一块面,一下,两下,扯过来,拉过去。面条摆得稳、准、狠;胳膊抡得圆、柔、韧。身子在一处,精神却贯穿到了四面八方。大伙看得目瞪口呆。

突然,老梅身手骤定,好似满院欢腾的雀儿忽地归了巢。细看,老梅手擎一根绣花针,针眼里穿着根线。哪是线?分明是面!只见他捏着这根“线”轻轻一抖,哗一下抖出无数银丝。大家伙挤上前一数,我的个娘哎,不多不少,整整二十根,全在针眼里!

“神!”一片喝彩。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第二天,红子面馆不见了“拉面王”招牌。平底碗又换回了大海碗。

而老梅,真正的拉面王,早已飘然而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五期,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填空。

  幕:众人神往绝活, 老梅浅笑推辞;

第一幕:红子(1)__,老梅仗义收徒;

第二幕:红子执意单干, 老梅(2)  _______

第三幕:红子(3)  ________, 老梅歇业隐退;

第四幕:红子挂牌换碗, 老梅献演绝活;

  声:(4)_____, 老梅飘然离开。

2.对这篇小说的分析错误的一项( 

A. “记住,可别丢我的脸”一句为下文老梅出现在面馆并且表演绝技埋下伏笔。

B. 对师徒表演绝活的描写详略分明,突出师傅技高一筹,也暗示作者赞美之情。

C. 在红子心中绝活是招徕顾客提升人气的工具,老梅认为绝活不是用来炫耀的。

D. 老梅现身红子面馆并表演绝技,是因为红子自封“拉面王”,擅自展示绝活。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老梅是“真正的拉面王”。

4.结合语境,比较红子两次下跪所体现的不同心理。

(1)小伙儿像换了个人,精精神神跪地上给老梅磕了头。

(2) 红子羞红了脸,“扑通”跪在了老梅的面前。

5.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使人物鲜活、更具传奇色彩。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随后手一停,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泥人张》)

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蒲柳人家》 )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1雕白玉,罗织红纱。

2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注释]①碾:茶碾。唐代时茶为茶饼,需用茶碾碾碎。后句“罗”为筛茶用具。②铫(diào):煎茶器具。

1.本诗俗称“宝塔诗”,说说它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2.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香叶,嫩芽”展现茶叶的芬芳与质地,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B. 第三行说明茶与诗客、僧人天生有缘,赞美茶的高雅和禅韵。

C. 四、五两行描绘煎茶过程,系列色彩词语传递华而不奢之感。

D. 第六行“邀”“命”两字视茶如人,表达醉赏四季美景之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