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焉               ②弗敢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与“公与之乘”的“之”意义相同的是 (    )

A. 受任于败军    B. 友人惭,下车引

C. 乃记而去    D. 无丝竹乱耳

3.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1)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长勺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认为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联系实际浅议你的看法。

 

1.参与 虚夸、谎报 2.B 3.1)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吃的穿的这样一些养生是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必然把它分给臣下。 4.(1)“十年春,齐师伐我”;“肉食者鄙,不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政治上的取信于民,这是取胜的先决条件。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官员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解析】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加”是“虚夸、谎报”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中“之”是“人称代词”。A项是结构助词“的”;B项是“人称代词”;C项“之”是“指示代词”;D项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安”是“养”的意思,“转”是“个人专有”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_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

材料:2:调查中,9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名著。

(1)《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犀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书中各个精彩的情节中,最具有喜剧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牧的《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典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④《过故人庄》中表现了友人家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书声朗朗的校园营造出了更加浓郁的书香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培养少年成为谦谦君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B.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三年来的默默付出。

C. 自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微信、微博上刷出各种惊人数据,成功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D. 夏天是吃龙虾的好季节,可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