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着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1.请你从以下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2)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

我选第(  )句,赏析:             

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3.在文中横线的空白处,请你根据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展开想象写一写。

4.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不朽的失眠”的理解。

 

1.(1)示例:运用对比(反差),那么长的榜纸却没有张继的名字,衬托出张继的失意、沮丧。(2)示例:情景交融(对比、陌生化、拟人、坏境描写),“如火的江枫”却散发“冷”的气息,烘托出张继失意的凄冷心境。 2.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说,此句烘托了张继落榜后希望尽快摆脱令他羞愧沮丧的严酷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急切心情。 3.示例: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4.示例:张继由于失眠,创作了传世诗篇。(理解较浅层,表述较笼统) 示例:“不朽的”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有一定理解,表述具体) 示例:“不朽的”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可以说,不朽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不朽的就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有思想深度,即上升到“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不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句(1)意思是那么长的榜纸却没有张继的名字,运用对比衬托出张继失意、沮丧的心情;句(2)情景交融,“如火的江枫”却散发“冷”的气息,烘托出张继失意的凄冷心境。 2.本题考查欣赏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内容上看,这句话“船行如风”是张继当时心情的再现,表现出张继在落榜后希望尽快摆脱令他羞愧沮丧的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急切心情。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根据意思发挥想象描绘诗句内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不朽的失眠”中“不朽”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上面这段话出自《________》,选文中的“你”是指____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查看答案

猜灯谜。谜面:四海九州五六步(打一句古诗)。请你选出正确的谜底(    )

A. 念天地之悠悠    B. 天涯若比邻    C. 潮来天地青    D. 星垂平野阔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便还家__________               (2)犬牙差互__________

(3)其两膝相__________           (4)佛印绝弥勒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郑风》)

(4)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澎湃汹涌、撼天动地、气势磅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那个清晨,我终于挣脱一切羁绊去寻找。一路上,我走过山川、走过沙mò(1),走过一切明媚与huì(2)暗、走过所有静mù(3)与喧哗。面对苍茫,我久久凝视,不觉湿了眼kuàng(4)——我找到了自己。

(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