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8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成熟,...

(18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成熟,所以低头

张兴旺

①生活中,感悟无处不在,哲理时刻在心。喜欢垂钓,经常驱车到城郊,每当路过一片片成熟的稻田时,心中感触颇深,触景生情,突然从心底冒出一句话:稻子熟时头自低。

②在春风乍起的时节,绿油油的稻子昂首挺胸,颇有少年狂气,任凭风的吹拂左右摇摆,好不得意。它曾经历过春的阳光雨露,也曾经历过夏的暴风骤雨,正因为渐渐品味了岁月的沧桑,所以一到秋天,它饱含稻穗的头就悄然低下,那里面充满了智慧和感悟。

③现实中,或许只有当心中充满智慧和爱时,我们才会学着低下头。低下头感激曾被给予的种种恩泽;低下头反思自己的境遇;低下头躲避风雨肆虐……或许有人说低头是懦弱和胆怯,是软骨头。自然法则告诉我们:其实激流勇退,规避锋芒,避实就虚往往可以使你消灾免难,受益匪浅。

④恰当的低头是一种睿智。水是万物中至柔之物,它无形无状,岩石下有其足迹,石缝中有其身影,它甘于低头,善处万物之下,因此睿智的它才会拥有水滴穿石这样以柔克刚的力量。倘若我们有水这样能屈能伸的精神,或许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当我们被一堵墙挡住时,用力推倒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而绕过它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省时省力简单有效的妙招呢?

⑤今天的低头是为了明天的昂首。司马迁遇李陵之祸惨遭宫刑,受尽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他本可以像屈原一样一死了之,来维护固有的尊严,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活下去。这个痛苦的灵魂用双手叙写悲愤,用智慧创作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名书《史记》,更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文化赞歌。他的低头并非是为了能苟延残喘,而是用片刻的“懦弱”换来了不朽的光辉。反观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杀现象,在遭遇不幸或是不公时,他们为何就不能痛定思痛,冷静思索,趋利避害,选择暂时的低头呢?

⑥明智的低头更是一份成熟。生活在现代都市中,有些所谓的坚强和坚持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了,灵活的变通才是一张通行证,因为睿智的低头是一种达观和开明。当然,这里的变通是基于道德的前提下,不是出卖灵魂和肉体。正如古人所说: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与其坚守一些无谓的尘风旧土,还不如手持通行证来得舒坦、便捷。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⑦适时低下头,与成熟牵手,与睿智做伴,感受水的智慧,体味人生百态。识时务者为俊杰,让我们学着低下头,用智慧开辟一条风平浪静没有暗礁的航道,让生命之舟躲过狂风暴雨礁石浅滩,驶向那心驰神往的成功彼岸。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3.指出第小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结合生活实际简要阐述。

 

1.人要学会低头。(意对即可) 2.首先由稻子熟时头自低的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依次论证了低头是睿智,是为了明天的抬头,是成熟的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呼吁人们要学会低头。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例举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例子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杀现象形成对比,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今天的低头是为了明天的昂首的观点。 4.我认同作者的观点。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一个不拘小节、善于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蔺相如面对强暴的秦王能不卑不亢,面对大将军廉颇的无礼言辞时却能退让,最后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分析可知,本文的论点:学会低头(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芮伯献马贾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贾()祸:招引祸患。贾:招致。②帅:通“率”,统率。③捐:抛弃,舍弃。④哓(xiāo):嚷叫。⑤谮(zèn):诬陷,中伤。⑥渎货:贪财货。渎:通“黩”,贪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_______  (2)而皆于子_______

(3)献之_______                (4)王怒芮伯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必信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陈涉世家》)

B. 将以献王                  土墙凹凸处(《幼时记趣》)

C. 王之左右必子获为不止一马  扶苏数谏故(《陈涉世家》)

D. 尔知王之渎货启之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从中获得的一点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1)【识人】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说这话的是谁?由这个情节可以看出她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姓名:          ;性格特点:              

(2)【知事】

班级组织了“识英雄,讲故事”的专题活动。请你在下列英雄人物中选取一个,讲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并简述选他的理由。

①保尔  ②孙悟空  ③林冲  ④汤姆•索亚

人物:         

故事情节:                  

理由:                      

(3)【读文】

学校决定举行“最美朗读者”活动,你的朋友小明有一定的朗诵才能,但是缺少参与的勇气,作为好朋友的你将如何去劝说他参赛?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2)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论语》)

(6)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7)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8)秋是迷人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尽了秋日水天一色的净美。

 

查看答案

(18届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迎接晨xī,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细nì、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桩被照yào和沐浴的仪式。它fù予生命以新的索引、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